【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主体结构抗地震,特别是一种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1、为有效确保建筑工程在遇到强烈地震时不出现坍塌和严重损坏,通过延长建筑物主体结构本身的振动周期,进而有效降低地震的损害和避免大量人员伤亡。在传统的建筑抗震设计中主要是通过提高建筑结构自身的强度及变形能力来抵御较大的地震作用,以及针对细部构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但在强烈的地震中还会出现较大面积结构构件的损伤,且其抗震性能往往很难从本质上得到有效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建筑工程的减隔震技术也越来越受重视。建筑物的减震、隔震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减隔震装置来尽可能地将结构或部件与可能引起破坏的地震地面运动或支座运动分离开来,进而减少传递到上部结构的地震力和能量。目前常用的减震、隔震技术多用于桥梁建设当中,应用于房建工程中较少,为了满足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解决地震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危害,本专利技术结建筑主体结构采用安装抗震隔离器设计施工工艺,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抗震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隔离器(100)包括上连接板(101)、下连接板(102)、铅芯(103)、橡胶隔震支座(104),所述上连接板(101)、所述下连接板(102)分别与建筑物主体和建筑物基础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洞的直径为预埋螺栓直径的2倍,深度不小于240毫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隔离器(100)包括上连接板(101)、下连接板(102)、铅芯(103)、橡胶隔震支座(104),所述上连接板(101)、所述下连接板(102)分别与建筑物主体和建筑物基础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洞的直径为预埋螺栓直径的2倍,深度不小于240毫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隔离器在安装过程中使用的调平螺杆能够精确调节隔离器的水平度,确保支座与基础柱之间的平面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灌浆材料为高强灌浆料,其抗压强度不低于50mpa。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震隔离器在建筑主体机构中的安装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善伟,井晨沨,郑青亮,张太磊,梁晶,阎策,王云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