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纱装置及方法、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84807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纱方法、装置及应用,旨在解决传统嵌入纺纱中存在的短纤维逃逸和散落问题,提高纱线的综合性能。该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纱装置包括喂入单元、微分嵌入复合纺纱单元和卷绕单元。喂入单元由长丝喂入单元和短纤喂入单元组成。微分嵌入复合纺纱单元由辅助输送部件、传动齿轮和负压吸附输送部件组成,利用负压吸风系统对短纤须条进行有效托持,确保其与长丝在吸风板上稳定交捻。卷绕单元则负责将微分嵌入复合纱线卷绕成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纺纱方法通过精确控制纤维的喂入和吸附,实现了纱线的高速工业生产,同时保证了纱线的强度、毛羽和条干性能,降低了生产成本,适用于广泛的市场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加工,尤其涉及一种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纱方法、装置及应用。


技术介绍

1、嵌入纺是一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具体纺纱方法为:在环锭纺纱机器喇叭口喂入双粗纱须条,在前罗拉处喂入双长丝;位置情况为粗纱须条平行排列,而长丝分散在两边。由于细纱机的加捻作用,纱线捻度由纲领处传递到两根长丝上,在环锭纺纱机前罗拉出口处,左端须条与左端长丝交捻结合,右端长丝与右端长丝交捻结合,最终两根交捻结合的纱线并捻汇合成为一根纱线,并卷绕到纱管上。该技术的原理是在传统环锭纺纱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增加长丝和短纤须条的交捻过程,实现了对纤维须条中短纤维含量及纤维最短长度的限制相对较宽松的效果,从而为短纤维原料的使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嵌入纺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利用低一档原料纺细特纱线,还能根据其原理适当调整以开发新型纱线,如纺超细特纱、多组分纺纱、花色纱、包缠纱、包芯纱等。相较于传统环锭纺纱,嵌入纺技术还可以减少纱线毛羽,提高条干均匀度。在嵌入纺过程中,长丝和须条之间的间距和张力对纱线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纤维的长度、细度、强度等特性也会影响嵌入纺的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成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入单元(10),微分嵌入复合纺纱单元(20)以及卷绕单元(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成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单元(10)包括长丝喂入单元和短纤喂入单元,所述长丝喂入单元设有导丝轮(16),所述导丝轮(16)承载着长丝并且可以移动以调整长丝与短纤须条之间距离,使交捻位置保持在负压吸风板(23-1)上;所述短纤喂入单元中粗纱由喇叭口(11)喂入,经后牵伸区、前牵伸区从前罗拉(17)钳口输出在微分嵌入复合纺纱单元(20)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向引流式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成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喂入单元(10),微分嵌入复合纺纱单元(20)以及卷绕单元(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成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喂入单元(10)包括长丝喂入单元和短纤喂入单元,所述长丝喂入单元设有导丝轮(16),所述导丝轮(16)承载着长丝并且可以移动以调整长丝与短纤须条之间距离,使交捻位置保持在负压吸风板(23-1)上;所述短纤喂入单元中粗纱由喇叭口(11)喂入,经后牵伸区、前牵伸区从前罗拉(17)钳口输出在微分嵌入复合纺纱单元(20)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成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分嵌入复合纺成纱单元(20)由辅助输送部件(21)、传动齿轮(22)和负压吸附输送部件(23)组成;所述辅助输送部件(21)与前罗拉(17)夹持对经过后区牵伸的粗纱须条进行牵伸,并带动网格圈(23-4),使网格圈(23-4)在负压吸风托附区域上输送短纤须条;所述负压吸附部件(23)对所述辅助输送部件(21)传送的纤维进行托附及吸附,维持纤维的重量不丢失,在进入传动胶辊(2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向引流式微分嵌入复合纺成纱的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输送部件(21)由前胶辊(21-1)、过桥连接部件(21-2)以及传动胶辊(21-3)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夏之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