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4677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原料获取、原料粉碎、混凝土碎料筛分、混凝土碎料洗涤、成品混合。本方案通过在原料粉碎步骤中的破碎机构中设置钢筋碎块回收机构,通过电磁铁通电产生磁力吸收金属材料的方式,方便将混凝土碎料中混杂的钢筋碎料吸附住并通过滚珠丝杠移动至外界环境中进行收集,方便了钢筋碎块的回收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制备工艺,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用来在筛选碎块同时筛选出钢筋碎块避免对滤网网线磨损。


技术介绍

1、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再生混凝土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材料,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再生混凝土是指利用废旧混凝土、建筑垃圾等再生材料制成的混凝土,再生混凝土生产过程相比于传统混凝土生产过程,更加环保、节能、经济。

2、现有技术中,再生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粉碎、筛分、洗涤和混合,通过上述工艺即可制得混凝土,而现有的再生混凝土在粉碎后,其混凝土碎料中混杂着大量的钢筋碎料,钢筋碎块在未经回收处理后直接进入筛分机中时,由于筛网的振动,再加上钢筋碎块的硬度较高,并且钢筋碎块的表面较为尖锐,随着筛选工作时间的延长,钢筋碎块的尖锐处在振动的过程中容易对滤网的网线进行多次摩擦,容易对滤网的网线造成磨损,增加了维护成本,而且钢筋碎块作为金属材料,也具有回收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二壳体(13),所述第二壳体(1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13)的内部放置有两个对称排列的破碎辊(14),两个所述破碎辊(14)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壳体(13)的两个对称表面并延伸至外侧,两个所述破碎辊(14)的一端均固定套设有齿轮(12),两个所述齿轮(12)之间啮合,其中一个所述破碎辊(1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的外壳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第二壳体(13)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机构包括第二壳体(13),所述第二壳体(13)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13)的内部放置有两个对称排列的破碎辊(14),两个所述破碎辊(14)的两端分别贯穿第二壳体(13)的两个对称表面并延伸至外侧,两个所述破碎辊(14)的一端均固定套设有齿轮(12),两个所述齿轮(12)之间啮合,其中一个所述破碎辊(1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驱动电机(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的外壳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第二壳体(13)的外部,所述第二壳体(13)的底部连接有钢筋碎块回收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碎块回收机构包括第一壳体(4),所述括第一壳体(4)的顶部安装在第二壳体(13)的底部,所述第一壳体(4)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壳体(4)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壳体(4)的内部通过多个弹性机构连接有滤网(15),所述滤网(15)和第一壳体(4)的内腔匹配连接,所述滤网(15)的上方设有电磁铁(27),所述电磁铁(27)的顶部安装有安装板(23),所述安装板(23)的顶部安装有电动缸(26),所述电动缸(26)的外壳安装在连接块(22)的底部,所述连接块(22)的侧面贯穿安装有滚珠丝杠(37),所述滚珠丝杠(37)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驱动电机(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3)的两端均安装有固定长条块(28),所述固定长条块(28)的侧面开设有燕尾槽(38),所述燕尾槽(38)的内部滑动安装有燕尾块(21),所述燕尾块(21)的侧面安装有活动长条块(20),所述活动长条块(20)的一端安装在连接块(22)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建筑固废的再生混凝土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22)的两端均贯穿安装有第二固定杆(10),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1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开口并延伸至外侧,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杆(10)的两端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杆(9),四个所述第二支撑杆(9)的底端均安装有连接杆(25),四个所述连接杆(25)的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一壳体(4)的两个对称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李涛程安春陶爱林黄金坤陶久敏王学理孙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