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
技术介绍
1、多环芳烃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经常分布于深度100 cm内的土壤表层环境中,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炼油厂、煤气厂和沥青加工厂,其具有毒性和致癌作用,对人体危害极大。
2、常用植物修复、化学治理和微生物降解等方法去处理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物,但植物修复处理周期长,并且修复有机污染物对植物生长要求条件高。化学治理方法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降解对土壤水体环境要求苛刻,并且降解效率低。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土壤中从土壤进料装置经传送带和投料器,进入生物炭吸附塔装置中,并与活性炭充分接触混合,利用活性炭将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物进行吸附去除,然后再利用离心塔装置,分离活性炭与土壤,但此类装置土壤与活性炭充分吸附的时间占用了生物炭吸附塔装置的使用,延长了整个环境中的土壤修复时间,且需要生物炭吸附塔装置和离心塔装置两个装置才能完成充分接触和分离步骤。
3、因此,如何设计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的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值得深思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包括:
3、行走机构,其上设有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上开设有第一土壤进口和第一土壤出口;
4、混匀结构,其包括:
...【技术保护点】
1.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破碎结构,其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壤出口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装置主体上悬空设有环形基座,所述环形基座上转动设有所述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上连通且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滑动设有所述第一进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料通道,所述罐体上开设有多个直径小于活性炭颗粒直径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土壤出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低洼部,所述低洼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土壤出口。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外侧向下倾斜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为履带行走机构。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开设有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流量大于所述第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输送结构包括: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颗粒的材质为比表面积为1000-2000 m²/g的椰壳活性炭。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破碎结构,其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土壤出口位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所述装置主体上悬空设有环形基座,所述环形基座上转动设有所述罐体,所述罐体的顶部上连通且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轴滑动设有所述第一进料通道和所述第二进料通道,所述罐体上开设有多个直径小于活性炭颗粒直径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土壤出口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高效活性炭修复土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的底部设有低洼部,所述低洼部上开设有所述第一土壤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威,李涛,袁俊雅,朱林,莫琼,张奇,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