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438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阻尼器、电机驱动器、扭簧、弹射器;所述阻尼器的阻尼器外壳与传动轴通过滑动轴承形成过渡配合;所述电机驱动器的励磁线圈与直流电机的电源相连,穿过线圈通道,与电机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扭簧固定在两个阻尼盘之间,外侧凹槽与弹射装置通过弹射器固定;所述弹射器通过电机控制模块调节电机使弹射器顶帽与弹簧相互配合上下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通过电机控制模块自动激发弹射器,使此阻尼器可以仅靠扭簧的扭矩进行限位,也可使扭簧充当一个搅拌器,既可实现对外部负载变化的实时响应,同时可以有效防止磁流变液的沉降问题。通过扭簧和磁流变液的综合作用,该阻尼器能够在不同工况下保持高效、稳定的性能,确保装置在快速变化的负载条件下具有优异的响应能力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尤其涉及一种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


技术介绍

1、随着现代机械系统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交通运输、工业设备及精密仪器中,震动与冲击的控制显得至关重要。传统的阻尼器技术,如液压阻尼器和气压阻尼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吸收系统中的震动能量,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响应速度较慢以及能效较低,在某些高精度和高动态响应要求的应用场合中,其性能无法满足需求。

2、近年来,磁流变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磁流变阻尼器利用磁场调控流体的阻尼特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对阻尼特性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振动控制。然而,现有的磁流变阻尼器大多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磁流变阻尼器的调节精度与控制响应速度仍有提升空间;第二,磁流变阻尼器的设计往往需要较大的空间,并且在高负载条件下,仍可能难以满足某些特定工况的需求。

3、在此背景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该阻尼器通过引入扭簧结构,不仅能够有效限制阻尼盘的运动范围,还能在不同工况下提供自适应调节力矩。扭簧的加入,使得阻尼器具备了更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阻尼器外壳(2)、励磁线圈(3)、线圈导出孔(4)、电机控制模块(5)、阻尼盘(6)、扭簧(7)、弹射击发装置(8)、弹射器(9)、螺栓孔(60)、注液孔(70)、传动轴(80)、阻尼器上端盖(100),其中,套筒(1)与阻尼器外壳(2)和阻尼器上端盖(100)通过套筒(1)的锥角进行过渡配合,阻尼器外壳(2)和阻尼器上端盖(100)通过螺栓孔(60)进行螺栓连接并加装有密封垫圈,传动轴(80)与阻尼器外壳(2)通过滑动轴承形成过渡配合,弹射击发装置(8)与阻尼器外壳(2)同轴过盈配合并通过点焊固定

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1)、阻尼器外壳(2)、励磁线圈(3)、线圈导出孔(4)、电机控制模块(5)、阻尼盘(6)、扭簧(7)、弹射击发装置(8)、弹射器(9)、螺栓孔(60)、注液孔(70)、传动轴(80)、阻尼器上端盖(100),其中,套筒(1)与阻尼器外壳(2)和阻尼器上端盖(100)通过套筒(1)的锥角进行过渡配合,阻尼器外壳(2)和阻尼器上端盖(100)通过螺栓孔(60)进行螺栓连接并加装有密封垫圈,传动轴(80)与阻尼器外壳(2)通过滑动轴承形成过渡配合,弹射击发装置(8)与阻尼器外壳(2)同轴过盈配合并通过点焊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适应限位力矩扭簧磁流变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射击发装置(8)包括:线圈通道(801)、输出通道(802),所述弹射器(9)包括:弹射器顶帽(901)、弹射器顶帽柱(902)、弹射器套筒(903)、螺栓(904)、弹簧(905)、传动柱(906)、螺旋裙边(907)、凸台螺栓孔(920)、电机(930),其中,电线通过线圈通道(801)与直流电机(903)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树静赵润川秦壮韩国振仲伟铭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