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3360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包括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吊装带本体,两个所述连接板的正面均开设有滑槽,且滑槽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外表面均安装有一组卡接组件,所述卡接组件包括两个卡槽和两个圆杆,两个所述卡槽均开设于限位板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圆杆均滑动连接于连接板的外表面件。该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通过连接板、吊装带本体、滑槽、限位板卡接组件以及限位组件的配合设置,通过限位组件能够解除对限位板前半部分的限位,再通过卡接组件能够解除对限位板后半部分的限位,从而实现了对限位板和吊装环的快速拆卸,不仅省事省力,而且效率快,不会出现误伤人工手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吊装带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


技术介绍

1、常规吊装带(合成纤维吊装带),一般采用高强力聚酯长丝制作,具有强度高、耐磨损、抗氧化、抗紫外线等多重优点,同时质地柔软,不导电,无腐蚀(对人体无任何伤害),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吊装带的种类很多常规吊装带(按吊带外观)分为四类:环形穿芯、环形扁平、双眼穿芯、双眼扁平四类。

2、目前的吊装带都是由吊装带和吊装环组合而成,而吊装环与吊装带之间的连接大部分都是通过针线对吊装环进行限位,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吊装带会出现老化,破损等一系列不可抗拒的自然损坏,一旦吊装带出现这些情况,吊装带则无法投入正常使用,而吊装带上面的吊装环使用寿命较长,因此,还需要从报废后的吊装带上面拆卸吊装带,目前拆卸的方式,都是通过人工手持剪刀才能实现对吊装环的拆卸,但是这种对吊装环的拆卸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慢,同时拆卸的过程中很容易误伤人工的手部,存在一定的风险,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包括两个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吊装带本体(2),两个所述连接板(1)的正面均开设有滑槽(3),且滑槽(3)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板(4),两个所述连接板(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一组卡接组件(5),所述卡接组件(5)包括两个卡槽(501)和两个圆杆(502),两个所述卡槽(501)均开设于限位板(4)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圆杆(502)均滑动连接于连接板(1)的外表面,两个所述连接板(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限位组件(6),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两个第一安装架(601),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601)安装于连接板(1)的外表面,两个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包括两个连接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连接板(1)之间固定连接有一个吊装带本体(2),两个所述连接板(1)的正面均开设有滑槽(3),且滑槽(3)的内部均设置有限位板(4),两个所述连接板(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一组卡接组件(5),所述卡接组件(5)包括两个卡槽(501)和两个圆杆(502),两个所述卡槽(501)均开设于限位板(4)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圆杆(502)均滑动连接于连接板(1)的外表面,两个所述连接板(1)的外表面均安装有限位组件(6),所述限位组件(6)包括两个第一安装架(601),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601)安装于连接板(1)的外表面,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架(601)之间安装有收集辊(602),两个限位板(4)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吊装环(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圆杆(50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圆板(503),且圆板(503)与连接板(1)之间设置有拉簧(5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抗震吊装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拉簧(504)均套设在圆杆(502)的外表面,两个所述圆杆(502)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卡块(505),且卡块(505)与卡槽(501)的内壁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俊峰杨万荣高华柏杨东昌高桂凤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晨光索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