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313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31 18:30
本技术公开一种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涉及风电项目基础领域,基础桩包括桩底板和位于桩底板底部的多根工程桩,工程桩以桩底板中心为圆心环形阵列布置,工程桩包括长度不同的至少两种型号,工程桩远离桩底板的一端深入地底并在端部形成扩大端,工程桩内设置有桩端注浆管和桩侧注浆管,桩端注浆管伸入扩大端形成桩端压浆带阀短节,桩侧注浆管包括沿桩底板高度方向布置的至少两根孔底注浆管和绕桩底板周侧布置的至少一个孔侧环形注浆管。本技术能够避免集中受力,延长其上建构筑物的寿命;同样承载力条件下可以减少工程桩的布置,或者同样桩数条件下可减少桩长或桩径,节约用料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电项目基础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


技术介绍

1、目前,全国风电基础采用同一持力层的钢筋混凝土桩底板,风电项目的风机绝大部分是选择在海拔比较高的山区,风力比较大,例如某风电项目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地貌大体上由梁峁、沟壑、川台、河谷四部分形成。以山地为主,海拔在1486m~2659.4m之间。东北部陇山巍峨,峻岭重叠;西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源于陇山纵贯全境的六条山梁,宛如手指,自东北向西南伸展。境内地貌复杂,东北部为陇山石质、土石山地,中东部为红土与红砂岩粘土相间山地,中西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小时平均风速值范围为0m/s~40m/s;风向值范围0°~360°。根据风场勘探资料,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q3 eol),且厚度较大,局部地段沟谷谷底见有白垩系砂质泥岩、泥质砂岩(k1)。

2、传统工程基桩采用干作业孔扩底混凝土灌注桩,基桩成孔原则上要求采用机械钻孔并扩孔。在实际操作中还是采用人工挖孔方法,人工挖孔在这么深的孔内作业,尤其扩孔,是不安全的,一旦出现坍塌埋人事故,施救是十分困难的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底板(1)和位于所述桩底板(1)底部的多根工程桩,所述工程桩以所述桩底板(1)中心为圆心环形阵列布置,所述工程桩包括长度不同的至少两种型号,所述工程桩远离所述桩底板(1)的一端深入地底并在端部形成扩大端(111),所述工程桩内设置有桩端注浆管(104)和桩侧注浆管,所述桩端注浆管(104)伸入所述扩大端(111)形成桩端压浆带阀短节(110),所述桩侧注浆管包括沿所述桩底板(1)高度方向布置的至少两根孔底注浆管(105)和绕所述桩底板(1)周侧布置的至少一个孔侧环形注浆管(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应力集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底板(1)和位于所述桩底板(1)底部的多根工程桩,所述工程桩以所述桩底板(1)中心为圆心环形阵列布置,所述工程桩包括长度不同的至少两种型号,所述工程桩远离所述桩底板(1)的一端深入地底并在端部形成扩大端(111),所述工程桩内设置有桩端注浆管(104)和桩侧注浆管,所述桩端注浆管(104)伸入所述扩大端(111)形成桩端压浆带阀短节(110),所述桩侧注浆管包括沿所述桩底板(1)高度方向布置的至少两根孔底注浆管(105)和绕所述桩底板(1)周侧布置的至少一个孔侧环形注浆管(1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桩以所述桩底板(1)中心环形阵列有两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桩包括ⅰ型工程桩(2)和ⅱ型工程桩(3),所述ⅰ型工程桩(2)和所述ⅱ型工程桩(3)的桩径相同,长度不同,所述ⅰ型工程桩(2)和所述ⅱ型工程桩(3)的长度差至少是桩径的4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避免应力集中风电预应力基础桩,其特征在于,所述ⅰ型工程桩(2)和ⅱ型工程桩(3)交替布置。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世鸣姚华丽郭党生王之军李君岳忠杰郁河坤贾城陈辉司呈庆黄鑫峰宋友红杨根胜陈鹏梁成华丁鑫石超伟曾有维喻智洪伟王海宁梁德周郝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南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