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182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包括壳体、转子轴、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进风叶轮;其中,所述转子轴旋转连接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电机定子和所述电机转子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和所述转子轴之间,所述电机定子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电机转子连接在所述转子轴上并位于所述电机定子的内侧,所述电机转子中设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延伸的气道,所述进风叶轮连接在所述转子轴上并位于所述电机转子的一侧,所述转子轴旋转时带动所述进风叶轮旋转进而通过所述进风叶轮驱使空气流入所述气道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电机转子的冷却散热效率,改善电机转子的散热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电主轴的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


技术介绍

1、目前,电主轴是将机床主轴与主轴电机融为一体的新技术,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应用十分广泛,譬如公告号为cn208408557u的中国专利中就公开了一种用于钻攻中心的永磁高速电主轴。电主轴是通过主轴电机驱动旋转的,主轴电机包括连接在壳体上的电机定子和连接在转子轴上的电机转子;其中,电机定子的散热比较容易实现,而电机转子的散热却十分的困难。目前对于电机转子的散热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一种为通过电机定子与电机转子之间的空气间隙将热量传递给电机定子,然后由电机电子将热量传导散热;另一种为将热量通过转子轴传递到转子轴的两端进行散热。但是,以上两种散热方式的散热效果都不理想,导致电机转子的散热效果差,进而严重制约了电主轴功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它能够提高电机转子的冷却散热效率,改善电机转子的散热效果,进而有利于提高电主轴的功率。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转子轴(2)、电机定子(3)、电机转子(4)和进风叶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叶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转子轴(2)之间还设有进气腔(8)和排气腔(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进气腔(8)连通的进气孔(10),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9)连通的排气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流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转子轴(2)、电机定子(3)、电机转子(4)和进风叶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风叶轮(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和所述转子轴(2)之间还设有进气腔(8)和排气腔(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进气腔(8)连通的进气孔(10),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排气腔(9)连通的排气孔(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10)和所述排气孔(11)分别沿所述壳体(1)的周向依次分布有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流型转子内冷电主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3)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程张建生赵鹏飞安晓刚韦泽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翰琪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