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
,具体是一种光纤型分段组合3-5微米连续波差频 产生中红外激光光源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大量气体分子的基带吸收处于中红外光波段,吸收强度比近红外波段大2-3 个数量级,且主要为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光谱,谱线非常密集,因此,利用中红外 波段光源可以实现高灵敏度检测与分析。基于差频产生(Difference frequency generation, DFG)技术的中红外激光光源,将处于近红外波段的泵浦激光和信 号激光输入至非线性晶体,通过相位匹配,利用其二阶非线性效应可实现泵浦光 和信号光之间的差频,进而产生中红外波段的激光,具有可在室温下连续工作、 无阈值限制、线宽窄、调谐方便等优点。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对新型周期极化(畴 反转)晶体及准相位匹配(Quasi-phase matching, QPM)技术的应用,基于DFG /QPM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医学诊断、过程控制、环境治理、空间探测以及国 防军工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DFG系统的泵浦和信号源多为固体激光器,成本高、系统复杂,难以实现 宽带调谐和小型化。近年来,人们将光纤传输与光纤器件 ...
【技术保护点】
光纤型3-5微米连续波差频产生中红外激光光源,泵浦源、信号源分别采用波长分段组合方案,其特征在于信号源有多个波段掺铒光纤激光器组成,波段选自S波段(1480-1530nm)、C波段(1530-1560nm)及L波段(1565-1610nm);泵浦源亦由多个波段掺镱光纤激光器组成,波段选自1000-1100nm波段和1100-1200nm波段;所述的各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光输出口均连接到第一输出光纤,各掺镱光纤激光器的光输出口均连接第二输出光纤;所述的第一、第二输出光纤中分别连接有偏振控制器,所述的第一、第二输出光纤合束耦合到一光纤耦合器中,光纤耦合器后的光路中依次安装有聚焦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庆和,蒋建,常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