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的封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1467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导体的封装结构,包括有封装件、金属框架、引脚、顶板、散热件、底板和芯片本体等;封装件底部安装有底板,封装件顶部卡接式连接有散热件,散热件顶部连接有顶板,散热件内设有散热组件,封装件内下侧安装有金属框架,金属框架两处均匀连接有多个引脚,引脚从封装件两处伸出,封装件内卡接有芯片本体。通过隔热管、弧形架、毛细管和连接管等组件,实现热量的快速吸收和均匀分布,确保芯片在工作时维持较低温度,提高工作稳定性和寿命;吸球与金属框架磁性配合、卡块与弹簧组合,确保芯片本体在封装件内部稳固,即使在震动或冲击环境下也能保持良好电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封装,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半导体的封装结构


技术介绍

1、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封装指的是在芯片制造完成后,为了保护芯片、实现电气连接以及便于应用,将芯片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的过程。

2、例如,中国专利cn115939063a公布的半导体封装结构,该专利旨在解决半导体芯片在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由于芯片封装后,芯片主体由封装胶包裹,封装胶与导热垫片之间的热传导率较差,会对芯片散热起到一定的制约的问题。上述专利通过芯片主体周围与散热筒和散热板之间实现面接触,提高散热效率,散热筒的热量一方面可传递至散热板,另一方面可传递至散热齿和塑封层,塑封层的热量可传递至相邻的散热齿,实现芯片主体多方位的散热,而提高散热效率;但以散热筒和散热板等部件间的散热传递,在实际运用中仍可能存在部分不足,如下:

3、1、仅依靠散热筒和散热板之间的接触传热,虽然可以提高散热效率,但在高功耗应用中可能不足以完全带走芯片产生的热量。

4、2、静态接触面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磨损,影响散热效果,且散热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封装件(1)、金属框架(101)、引脚(102)、顶板(2)、散热件(21)、底板(3)、芯片本体(4)、吸球(41)和散热组件,所述封装件(1)底部安装有底板(3),所述封装件(1)顶部卡接式连接有散热件(21),所述散热件(21)顶部连接有顶板(2),所述散热件(21)内设有散热组件,所述封装件(1)内下侧安装有金属框架(101),所述金属框架(101)两处均匀连接有多个引脚(102),所述引脚(102)从所述封装件(1)两处伸出,所述封装件(1)内卡接有芯片本体(4),所述芯片本体(4)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吸球(41),所述封装件(1)内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封装件(1)、金属框架(101)、引脚(102)、顶板(2)、散热件(21)、底板(3)、芯片本体(4)、吸球(41)和散热组件,所述封装件(1)底部安装有底板(3),所述封装件(1)顶部卡接式连接有散热件(21),所述散热件(21)顶部连接有顶板(2),所述散热件(21)内设有散热组件,所述封装件(1)内下侧安装有金属框架(101),所述金属框架(101)两处均匀连接有多个引脚(102),所述引脚(102)从所述封装件(1)两处伸出,所述封装件(1)内卡接有芯片本体(4),所述芯片本体(4)底部均匀设有多个吸球(41),所述封装件(1)内底部开设有多个卡接槽(42),所述吸球(41)穿过该卡接槽(42)与所述金属框架(101)顶面磁性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导体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21)内部具有容纳冷却液体的空腔,所述散热件(21)底面封闭设置,且所述散热件(21)底面与下方所述芯片本体(4)顶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导体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有隔热管(24)、弧形架(25)、毛细管(26)和连接管(27),所述散热件(21)内均匀间隔连接有多根隔热管(24),所述隔热管(24)贯穿于所述散热件(21)内顶部,所述散热件(21)内中部安装有用于聚集热源的弧形架(25),所述隔热管(24)中部贯穿所述弧形架(25),且所述隔热管(24)底端靠近于所述散热件(21)内底部,所述散热件(21)顶部均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岚雁林河北阳小冬陈永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