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8052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7 13:23
本技术提供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包括带轮、轴毂、弹性元件、自动调心轴承和离合器组件,所述轴毂同轴设置在带轮的中心孔内,且所述离合器组件设置在带轮和轴毂之间,用于传递扭力;所述带轮和轴毂一端通过自动调心轴承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该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采用自动调心轴承缓冲跳动,并结合弹性元件设计减振结构实现缓冲跳动,结构简单紧凑,可以缓冲或抑制轴毂跳动对OAD其余元件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


技术介绍

1、发动机前端附件驱动系统(fead,是英文front end accessory drive的简写)。主要功能是通过皮带将发动机曲轴的一部分输出功率输送到发送机的各附件,如风扇、水泵、发电机和空调压缩机等附件,保证汽车能够正常工作。其中发电机的输出轴与发电机带轮同轴连接。

2、发电机转速通常是发动机转速的2~3倍,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并且随发动机一起连续长时工作,对发动机的转速波动极为敏感。在急加速、急减速工况下,由于转速的波动造成发电机转子的波动极为明显,对整个轮系的冲击也最大,大多数情况下是皮带抖动、噪声、打滑以及张紧器臂大幅度摆动的根本原因。为解决发动机转速突变时发电机对整个轮系的冲击,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overrunning alternator decoupler,以下简oad)应用逐步受到关注。其原理是将发电机的转动惯量从整个轮系中隔离开,提高皮带传动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oad在原本刚性连接在发电机带轮与电机转子之间,加入单向离合器和扭转弹簧,使两者变成弹性连接。当发动机处于加速工况或稳态匀速工况时,外侧带轮转速大于电机转子转速,oad离合器处于吸合状态,扭力通过电机轮轴、扭转弹簧传递给电机转子,带动电机转子工作。扭转弹簧的作用是将带轮与转子的刚性连接变为柔性连接;当发动机处于减速工况时,外侧带轮转速小于电机转子转速,oad的单向离合器起作用,将外侧带轮与电机转子分离开来,电机转子的高转速冲击无法传递给外侧带轮,改善了系统的nvh性能。

4、传统oad的主要结构见图1所示,包括带轮1’、轴毂2’、滚珠轴承3’、隔振弹簧4’、扭转弹簧5’、摩擦环6’等主要部件,其中,滚珠轴承作用是承载发电机带轮的全部径向载荷;带轮作用是将驱动皮带的扭矩传递给发电机;离合器总成是oad的核心零部件,作用是实现动力传递,在超越时带轮1’与发电机轴分离;隔振弹簧作用是将动力由离合器总成传递到发电机轴,正向运转时隔振弹簧直径会增大,增加离合器总成外壁同带轮内壁的摩擦力,离合器总成与轴毂均有一个卡槽,限制隔振弹簧的位置;轴毂的作用是将oad固定在发电机轴上。在离合器总成中包含一个离合弹簧,在发动机加速阶段将皮带轮上的扭矩传递给隔振弹簧,进而驱动轴毂;在发动机减速阶段分离皮带轮和隔振弹簧、轴毂,使轴毂自由转动。

5、上述传统oad在工作时存在轴毂跳动的问题:

6、传统oad结构中,在轴毂2’的一端过盈连接滚珠轴承3’的内圈,另一端通过塑料材质的摩擦环6’连接带轮1’。在oad实现单向超越功能时,带轮以轴毂为中心自由转动,两者需要克服的扭矩为轴承内部摩擦扭矩、带轮-摩擦环-轴毂间摩擦扭矩,为避免带轮-摩擦环-轴毂间摩擦扭矩过大妨碍带轮、轴毂的自由转动,带轮-摩擦环-轴毂间往往为间隙连接,因此带轮和轴毂的相对位置几乎完全依赖于轴承的固定。已知在oad工作中,带轮时刻承受来自传动带的轮毂载荷f,该轮毂载荷f因发动机扭振、附件负载变化影响,其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带轮受该动态变化的轮毂载荷影响将产生振动,并不断冲击轴毂,使得轴毂产生跳动,见图1中实线表示正常状态下轴毂中心轴,两侧的虚线表示因跳动偏移的中心轴。另外,除轴动态毂载荷引发的轴毂跳动,若oad装配误差较大(如轴毂的不对中装配),或内部零件制造精度不足,都会在带轮旋转中对轴毂产生附加弯矩,进而引起轴毂跳动。而轴毂的跳动,会影响oad的正常运转,如引发oad内部零件磨损、振动、产生噪声,最终降低oad的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包括带轮、轴毂、弹性元件、自动调心轴承和离合器组件,所述轴毂同轴设置在带轮的中心孔内,且所述离合器组件设置在带轮和轴毂之间,用于传递扭力;所述带轮和轴毂一端通过自动调心轴承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

3、在运行过程中,弹性元件与轴毂之间接触摩擦,容易造成弹性元件磨损,因此,进一步的,还包括保护环,所述保护环设置在弹性元件与轴毂之间。用于隔离轴毂和弹性元件。

4、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环为侧面设有开口的圆环形。通过开口可以吸收较大的形变量。

5、进一步的,为了便于保护环的安装和限位,所述轴毂的外壁上沿圆周设有第一凹环,所述保护环嵌在第一凹环内。

6、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元件为侧面设有开口的圆环形薄片。

7、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元件侧壁的轴向截面呈侧向的“w”形。

8、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弹性元件的安装和限位,所述带轮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环,所述弹性元件的外侧嵌在第二凹环内。

9、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离合弹簧、扭转弹簧、衬套和止推片,所述离合弹簧和扭转弹簧同轴设置在带轮和轮毂之间,且离合弹簧位于外侧,扭转弹簧位于内侧,所述衬套设置在离合弹簧和扭转弹簧之间,且所述止推片设置在离合弹簧和扭转弹簧的一端。

10、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自动调心轴承和止推片之间,且止推片上的凸起抵靠在垫片的第一卡口上,用于连接轴毂和止推片,所述垫片朝向自动调心轴承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凸台,所述自动调心轴承的内圈端面抵接在环形凸台上,实现对自动调心轴承限位。

11、离合器组件的结构与传统oad中的元件基本相同,扭转弹簧在带轮和轴毂间传递扭矩并减振;离合弹簧在发动机加速阶段连接止推片和带轮内壁以传递扭矩,在发动机减速阶段断开止推片和带轮内壁间的连接以隔离发电机负载和转动惯量;垫片位于轴承和止推片之间,用于连接轴毂和止推片并对轴承限位;衬套为塑料元件,安装在离合弹簧与扭转弹簧之间,用于隔离两者,保证两者的运动不发生干涉,同时约束扭转弹簧的旋转角度。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采用自动调心轴承缓冲跳动,并结合弹性元件设计减振结构实现缓冲跳动,结构简单紧凑,可以缓冲或抑制轴毂跳动对oad其余元件的冲击。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轮、轴毂、弹性元件、自动调心轴承和离合器组件,所述轴毂同轴设置在带轮的中心孔内,且所述离合器组件设置在带轮和轴毂之间,用于传递扭力;所述带轮和轴毂一端通过自动调心轴承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环,所述保护环设置在弹性元件与轴毂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环为侧面设有开口的圆环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毂的外壁上沿圆周设有第一凹环,所述保护环嵌在第一凹环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侧面设有开口的圆环形薄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侧壁的轴向截面呈侧向的“W”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环,所述弹性元件的外侧嵌在第二凹环内。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件包括离合弹簧、扭转弹簧、衬套和止推片,所述离合弹簧和扭转弹簧同轴设置在带轮和轮毂之间,且离合弹簧位于外侧,扭转弹簧位于内侧,所述衬套设置在离合弹簧和扭转弹簧之间,且所述止推片设置在离合弹簧和扭转弹簧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组件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自动调心轴承和止推片之间,且止推片上的凸起抵靠在垫片的第一卡口上,所述垫片朝向自动调心轴承的侧面上设有环形凸台,所述自动调心轴承的内圈端面抵接在环形凸台上。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轮、轴毂、弹性元件、自动调心轴承和离合器组件,所述轴毂同轴设置在带轮的中心孔内,且所述离合器组件设置在带轮和轴毂之间,用于传递扭力;所述带轮和轴毂一端通过自动调心轴承连接,另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环,所述保护环设置在弹性元件与轴毂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环为侧面设有开口的圆环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毂的外壁上沿圆周设有第一凹环,所述保护环嵌在第一凹环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轴毂跳动的发电机单向耦合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侧面设有开口的圆环形薄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缓冲轴毂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吴晓亮王文星阮恩昌沈泽元
申请(专利权)人:莱顿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