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轮胎加工定位,特别涉及一种定位装置。
技术介绍
1、轮胎是实现车辆与路面接触与行驶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通常安装在金属轮毂上。在轮胎的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合适的定位装置以对轮胎进行夹持固定,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2、现有的轮胎定位装置一般采用夹持块直接夹持轮胎的胎面,但是定位用的夹持块在夹持固定轮胎时,一方面,由于夹持面积较小导致压强较大,轮胎容易受力不均匀,从而影响轮胎的加工质量(例如出现磨损、裂纹、鼓包);另一方面,夹持块的夹持效果也相对较差,轮胎容易在定位以后的操作中出现脱落、移位等降低加工精准度和效率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轮胎定位装置易导致轮胎受力过大,且夹持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能够在对轮胎加工定位的过程中,保证轮胎的质量,并有效提升定位效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定位装置,包括:
3、底座,用于承载轮胎,且所述轮胎的一侧的胎侧面与所述底座接触;
4、第一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以沿第一方向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
5、第二定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二夹具,所述第二夹具以沿第二方向可移动的方式与所述底座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夹具、两个所述第二夹具用于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共同抵接在所述轮胎的内表面,且所述第一夹具、所述第二夹具的抵接面与所述轮胎的内表面相适配;
6、多个第三定位组件
7、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压板抵接在所述轮胎的另一侧的胎侧面,以限制所述轮胎相对于所述底座运动;
8、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压板与所述轮胎的另一侧的胎侧面沿第三方向相错开;所述第三方向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组件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二夹具能够分别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共同夹持在轮胎的内表面(即轮胎的用于设置轮辋部分的内侧表面),以实现多方位的夹持作用,具有较佳的夹持与定位效果。而且,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的抵接面能够和轮胎的内表面相适配,则不会产生轮胎因夹具面积较小而受到较大压强、或者轮胎受力不均匀等缺陷所带来的例如磨损、破损、移位等不利影响,为轮胎被定位后的后续加工提供了安全和质量保障。
10、在使用定位装置时,第三定位组件的压板能够相对于底座运动,以使压板首先处于第二状态(以使压板和轮胎的胎侧面相对于第三方向错开,此时压板与轮胎的胎侧面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轮胎置于底座,且沿第三方向,轮胎其中一侧的胎侧面朝上;然后第一定位组件的第一夹具沿第一方向、第二定位组件的第二夹具沿第二方向共同抵接在轮胎的内表面,从而沿轮胎的周向进行全方位的支撑、夹持和固定。
11、与此同时,第三定位组件的压板还能够相对于底座运动,以从上述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当在第一状态时,压板能够抵接在轮胎的胎侧面,再配合上述第一、第二定位组件对轮胎内表面的共同夹持,能够有效提升定位装置的夹持与定位效果,有效提高了轮胎在定位装置中的稳定性,从而也能够提高加工精准度以有效提高轮胎的整体质量。
12、需要说明的是,当不需要对轮胎的胎侧面进行定位时(即需要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时),压板能够相对底座以一定方向的运动(例如沿后述的第三方向运动并配合第四方向转动,或者,沿后述的第四方向转动)从而使得压切换至上述第二状态。在此情况下,当第一、第二定位组件不与轮胎的内表面抵接时,轮胎可以从底座被取下,当第一、第二定位组件仍与轮胎的内表面抵接时,轮胎仍处于被定位装置定位的状态,只是第三定位组件不再对轮胎的胎侧面进行限制,即压板和轮胎错开。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板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运动,并用于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四方向围绕所述第三方向。
14、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压板用于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四方向围绕所述第三方向。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夹具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运动,以共同抵接在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或者,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向运动,以共同远离所述轮胎的内表面。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双向丝杆、两个第一传动块,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电机,其中:所述第一双向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双向丝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块套设在所述第一双向丝杆,两个所述第一夹具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双向丝杆转动,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或相向运动。
17、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弧形定位板,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包括外弧面,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外弧面为所述第一夹具的抵接面,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用于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
18、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具还包括第一弧形夹持块,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或相向运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的高度,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与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之间形成第一放置空间,所述第一放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第三定位组件。
19、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还包括支架、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夹具和/或所述第二夹具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支架的外部;所述压板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三方向弹性连接,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20、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架的内部包括容纳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滑动柱、滑动板、弹簧,其中: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柱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柱的顶端贯穿并伸出所述支架以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滑动柱的底端与所述滑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滑动柱的外侧,且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腔壁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21、根据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运动,并用于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四方向围绕所述第三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用于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四方向围绕所述第三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夹具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运动,以共同抵接在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或者,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向运动,以共同远离所述轮胎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弧形定位板,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包括外弧面,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外弧面为所述第一夹具的抵接面,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用于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还包括第一弧形夹持块,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或相向运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的高度,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与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之间形成第一放置空间,所述第一放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第三定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还包括支架、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夹具和/或所述第二夹具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支架的外部;所述压板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支架沿所述第三方向弹性连接,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内部包括容纳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滑动柱、滑动板、弹簧,其中:所述滑动板和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滑动柱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柱的顶端贯穿并伸出所述支架以与所述压板连接,所述滑动柱的底端与所述滑动板转动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滑动柱的外侧,且所述弹簧的顶端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腔壁连接,所述弹簧的底端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所述滑动板以沿所述第三方向可滑动的方式套设于所述导向柱的外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二槽体,所述第四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夹具连接于所述第三部分,且所述第二夹具与所述第二槽体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背运动,以共同抵接在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或者,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二夹具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向运动,以共同远离所述轮胎的内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部分包括第二双向丝杆、两个第二传动块,所述第四部分包括第二电机,其中:所述第二双向丝杆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容纳于所述第二槽体,所述第二电机位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二双向丝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块套设在所述第二双向丝杆,两个所述第二夹具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二传动块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双向丝杆转动,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二传动块沿所述第二方向相背或相向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二弧形定位板,所述第二弧形定位板包括外弧面,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用于沿所述第三方向运动,并用于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四方向围绕所述第三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用于沿第四方向转动,以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四方向围绕所述第三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开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夹具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夹具与所述第一槽体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运动,以共同抵接在所述轮胎的内表面,或者,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夹具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向运动,以共同远离所述轮胎的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双向丝杆、两个第一传动块,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第一电机,其中:所述第一双向丝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容纳于所述第一槽体,所述第一电机位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外部并与所述第一双向丝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块套设在所述第一双向丝杆,两个所述第一夹具分别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双向丝杆转动,以驱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或相向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一弧形定位板,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包括外弧面,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外弧面为所述第一夹具的抵接面,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用于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具还包括第一弧形夹持块,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内侧,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与相应的所述第一传动块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相背或相向运动;沿所述第三方向,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的高度,所述第一弧形夹持块与所述第一弧形定位板之间形成第一放置空间,所述第一放置空间用于放置所述第三定位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定位组件还包括支架、弹性组件,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第一夹具和/或所述第二夹具连接,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压板位于所述支架的外部;所述压板通过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支架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勇男,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