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6753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4 16:08
本技术公开了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涉及电感线圈加工的技术领域,解决了在对电感线圈进行安装于拆卸时,均需要将缠绕装置进行拆卸打开,也就是使缠绕装置进行铰接,电感线圈的加工是需要长期使用,且不间断的,从而在长期连接的对缠绕装置进行打开工作,会使缠绕装置的铰接位置发生磨损,导致后续容易松动的问题,包括安装座与支撑座,所述安装座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移动孔,所述支撑座滑动连接于移动孔的内部,所述支撑座的上下两端内部均转动连接有齿轮,通过设置的带有开口的齿环,将缠绕装置安装于齿环上,能够便捷的对电感线圈激进型缠绕工作,在对电感线圈进行安装与拆卸时,不需要对其进行拆卸,使其使用更加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感线圈加工的,具体为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


技术介绍

1、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对电感线圈进行加工,电感线圈在进使用前,通过在外部缠绕一层布,能够在进行加工时,对电感线圈进行保护,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905637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感线圈连续式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包括:定型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位于定型组件一侧且与定型组件外切设置;绕布组件,绕布组件与定型组件垂直设置,包括支撑件、设置在支撑件上方的绕布件和对称设置在支撑件两侧的旋转件;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绕布组件的一侧,该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绕布组件反向转动且啮合配合设置,以及涂胶组件,涂胶组件包括设置在定型组件下方且位于第一驱动组件一侧的上胶件和相对上胶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另一侧的剪切件;本技术解决了在缠绕过程中,布容易出现耷拉松懈,影响绕线质量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产品输出,节省劳动力,减小生产投资。但是该装置在对电感线圈进行安装于拆卸时,均需要将缠绕装置进行拆卸打开,也就是使缠绕装置进行铰接,电感线圈的加工是需要长期使用,且不间断的,从而在长期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与支撑座(4),所述安装座(1)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移动孔(3),所述支撑座(4)滑动连接于移动孔(3)的内部,所述支撑座(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转动连接有齿轮(7),所述支撑座(4)的前端侧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6),所述第一旋转电机(6)的输出轴均通过贯穿于支撑座(4)的侧壁内部与齿轮(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环(5),所述齿环(5)设置于两个齿轮(7)之间,且分别与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齿环(5)的一侧为开口,所述齿环(5)的前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缠绕辊(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与支撑座(4),所述安装座(1)的右侧内部设置有移动孔(3),所述支撑座(4)滑动连接于移动孔(3)的内部,所述支撑座(4)的上下两端内部均转动连接有齿轮(7),所述支撑座(4)的前端侧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旋转电机(6),所述第一旋转电机(6)的输出轴均通过贯穿于支撑座(4)的侧壁内部与齿轮(7)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齿环(5),所述齿环(5)设置于两个齿轮(7)之间,且分别与齿轮(7)啮合连接,所述齿环(5)的一侧为开口,所述齿环(5)的前端侧壁转动连接有缠绕辊(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感线圈自动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的内部设置有放置孔(17),所述放置孔(17)的侧壁内部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个固定杆(16),所述固定杆(16)为l形,且固定杆(16)的上下两端均转动套接安装有转辊(15),所述放置孔(17)的内部放置有电感线圈(9),所述电感线圈(9)卡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望陈心慧胡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瑞安市国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