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尤其涉及一种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建筑物结构、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地下管廊、地下坑道及轨道交通设施越来越多,这些设施在长时间的运营使用过程中,由于自身材料老化、运营环境或受外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其主体结构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建筑物变形老化,主要表现为裂缝、掉块及收敛变形等,这些现象的持续发展会破坏了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完整性,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同时也给运营安全运营埋下隐患,因此亟需对这些问题进行快速、可靠的治理。
2、目前,现有技术在进行建筑物结构承载力补偿加固时,存在如下问题:
3、1、现有技术在进行建筑物承载力补偿时,通常使用的是单一种类材料的整体支撑结构,导致性能也单一化。现在使用钢材结构补偿的较多,虽然其抗弯性能较好,但为了满足设计的建筑物承载力补偿量,钢材需要用到足够的厚度,才能达到承载力补偿需要的抗弯能力,既浪费材料,又造成材料重,并且成本大,如钢材厚度不够则会产生刚度差,造成承载力补偿量不够,同时钢材也不耐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分构件由多根空腔构件并排固定形成,所述空腔构件为注浆金属腔体或金属空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层包括多层纤维,各层纤维设置方向为沿所述分构件延伸方向或周向缠绕铺设,相邻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段所述分构件由多根空腔构件并排固定形成,所述空腔构件为注浆金属腔体或金属空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层包括多层纤维,各层纤维设置方向为沿所述分构件延伸方向或周向缠绕铺设,相邻两层纤维铺设方向交叉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层由树脂和纤维构成,所述纤维包括玄武岩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玻璃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复合层的最外层为玄武岩纤维或芳纶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将多段所述分构件拼接贴合固定在建筑物内壁上后,所有所述分构件对应的空腔构件相互连通形成空腔体,所述空腔体的数量与所述空腔构件的数量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构件的段数为3,所述空腔体的数量为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设计装配式建筑物承载力补偿复合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空腔体具有至少一个注浆孔、至少一个出浆孔和至少一个排气观察孔,所述注浆孔、所述出浆孔和所述排气观察孔均设置有启闭装置,所述排气观察孔设置于所述空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敏,张超,王大润,马可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铁新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