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7372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包括:采用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岩体力学响应数据信息;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和弯曲能量指数法对岩体冲击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基于顶板离层位移信息、锚杆应力信息采用数据驱动模型对岩体冲击风险进行评价;采用D‑S证据理论基于岩体冲击风险评价结果对岩体冲击风险进行综合评判;利用云计算、边缘计算方式搭建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的预警云平台,该预警云平台用于实时查询冲击风险评价结果。该方法采用D‑S证据理论将基于经验驱动模型、数据驱动模型的冲击风险评价方法相互融合,从而有效规避单指标阈值模型存在的预警信息冲突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冲击地压监测预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1、冲击地压是影响煤矿安全开采的主要灾害,借助于现代化手段实现冲击地压诱发灾害的预测预警,已然成为当下一大热点问题。虽然目前已有许多矿山引入了冲击地压监测预警平台,但目前大多数系统仅实现了监测数据的云端可视化,具有“重采集、轻分析”的问题,同时,基于单指标阈值的灾害预警方法仍占据主流地位,存在预警信息冲突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研究基于d-s证据理论,将经验驱动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融合,搭建多源数据驱动下冲击地压监测预警云平台,实现综采工作面冲击风险的监测预警,为生产工作的安全开展保驾护航。

2、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基于矿山地质情况采用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实时采集岩体力学响应数据信息;

4、基于综合指数分析法和弯曲能量指数法的经验驱动模型对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矿山地质情况及安全规程要求安装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包括锚杆应力计和顶板离层计,从而采集岩体的应力和位移相关力学响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将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连接到工业互联网中,并配置MQTT和FTP通信协议,将采集到的岩体力学响应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共享,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矿山地质情况及安全规程要求安装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包括锚杆应力计和顶板离层计,从而采集岩体的应力和位移相关力学响应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将多源力学响应协同感知设备连接到工业互联网中,并配置mqtt和ftp通信协议,将采集到的岩体力学响应数据信息进行数据共享,在预警云平台上设置与mqtt和ftp相匹配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接收,利用mysql数据库将数据信息存储在预警云平台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d-s证据理论的极薄煤层冲击地压风险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综合指数分析法,从地质因素和技术因素两方面对岩体冲击风险进行综合评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国平朱万成景树柱徐晓冬王禹霏宋清蔚李荟姚文凯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