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73633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20 12:59
应用于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其包括外部设置的液流框体,液流框体中部安装的筒形网架,筒形网架上安装的主流通道,主流通道一端设置的进液管以及主流通道另一端设置的出液管,还包括第一散热板、拉绳和拉环,所述液流框体一侧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散热板,第一散热板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防尘网,液流框体另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散热扇,散热扇外侧的液流框体内插接有第二散热板,第二散热板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防尘网,第二散热板两端的中部均设置有插块,第一散热板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斜齿,第一散热板两端的液流框体内嵌入安装有固定板,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对散热防尘网进行拆卸清理,同时,安装简单,有利于液流框体的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流框,具体为应用于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


技术介绍

1、全钒液流电池,是采用不同价态的钒离子溶液作为正负极电解液,由外部泵驱动电解液在储液罐和电堆之间循环流动,电解液在电堆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完成充放电过程的电池,液流框是使用是很常见的,大多在液流框内通入电解液,与电池进行化学反应,目前流道大多设为水平和直立样式,流道会出现多个较大弯折,会造成电解液进行流通时阻力变大,增大了电池自放电的有效电阻,减缓了自放电的速度,而且电池工作时电解液会在液流框内进行化学反应,在化学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

2、现有的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散热孔在长时间的使用后,灰尘容易对散热孔造成堵塞,不便对散热孔进行清理维护,造成散热效果不佳,影响电池充放电之间的转换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应用于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散热孔在长时间的使用后,灰尘容易对散热孔造成堵塞,不便对散热孔进行清理维护,造成散热效果不佳,影响电池充放电之间的转换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应用于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包括外部设置的液流框体(1),液流框体(1)中部安装的筒形网架(2),筒形网架(2)上安装的主流通道(3),主流通道(3)一端设置的进液管(4)以及主流通道(3)另一端设置的出液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板(6)、第一防尘网(7)、散热扇(8)、第二散热板(9)、第二防尘网(10)、插块(11)、插槽(12)、第一斜齿(13)、固定板(14)、第二斜齿(15)、凹槽(16)、弹簧(17)、导向轮(18)、拉绳(19)和拉环(20),所述液流框体(1)一侧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散热板(6),第一散热板(6)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防尘网(7),液流框体(1)另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应用于钒液流电池的液流框,包括外部设置的液流框体(1),液流框体(1)中部安装的筒形网架(2),筒形网架(2)上安装的主流通道(3),主流通道(3)一端设置的进液管(4)以及主流通道(3)另一端设置的出液管(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散热板(6)、第一防尘网(7)、散热扇(8)、第二散热板(9)、第二防尘网(10)、插块(11)、插槽(12)、第一斜齿(13)、固定板(14)、第二斜齿(15)、凹槽(16)、弹簧(17)、导向轮(18)、拉绳(19)和拉环(20),所述液流框体(1)一侧的中部安装有第一散热板(6),第一散热板(6)的中部安装有第一防尘网(7),液流框体(1)另一侧的中部安装有散热扇(8),散热扇(8)外侧的液流框体(1)内插接有第二散热板(9),第二散热板(9)的内部安装有第二防尘网(10),第二散热板(9)两端的中部均设置有插块(11),第一散热板(6)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斜齿(13),第一散热板(6)两端的液流框体(1)内嵌入安装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的一端设置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云康赵文超刘先波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京湖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