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977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其包括内齿圈、太阳轮、行星架和行星轮,内齿圈、行星轮和太阳轮的齿均为轴向厚度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化的变齿厚齿,变齿厚齿为直齿或斜齿,所述行星减速机还包括自动推动行星轮沿轴向朝内齿圈移动以消除行星轮与内齿圈之间啮合间隙的第一消隙机构和自动推动太阳轮沿轴向朝行星轮移动以消除太阳轮和行星轮之间啮合间隙的第二消隙机构。本技术中内齿圈、行星轮和太阳轮的齿均为变齿厚齿,并且通过第一消隙机构自动推动行星轮向内齿圈移动,通过第二消隙机构自动推动太阳轮向行星轮移动,从而能自动消除行星轮与内齿圈和太阳轮之间的啮合间隙,从而能极大的减小甚至消除行星减速机的传动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减速机,特别涉及一种行星减速机。


技术介绍

1、减速机的主要作用为在原动机和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减速机的种类较多,行星减速机是众多减速机种类中的一种,行星减速机包括齿圈、太阳轮和与齿轮及太阳轮啮合的行星轮,行星轮设置在行星架上,动力可以通过输入轴传递给太阳轮,经行星齿轮机构减速后,再由行星架输出动力。行星减速机具有结构尺寸小,输出扭矩大,速比大、效率高、性能安全可靠等特点。但是由于齿轮设计误差、制造误差、装配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行星减速机的行星轮与齿圈、行星轮与太阳轮之间存在间隙,而间隙的存在会导致行星减速机出现传动误差,传动误差的存在会导致减速机实际的输出转角与理论输出转角不相等,进而会阻碍行星减速机在高精度设备上的应用。

2、传统技术中减少行星减速机传动误差的方法包括:提高齿轮尺寸精度、减少齿厚公差,降低齿轮啮合间隙等。但这些传统方法无法完全消除齿轮啮合间隙,且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齿面磨损,齿轮啮合间隙会逐渐变大,齿轮啮合间隙无法自动消除,使得行星减速机的传动误差也会逐渐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包括内齿圈、太阳轮和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行星轮轴,所述行星轮轴上设置有行星轮,所述行星轮分别与内齿圈和太阳轮啮合,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隙机构包括穿在行星轮轴上的轴向推力弹簧和平面推力轴承,所述平面推力轴承位于行星轮端面和轴向推力弹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在行星轮轴上的轴向推力弹簧为碟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轴向推力弹簧端部与行星架之...

【技术特征摘要】

1.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包括内齿圈、太阳轮和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置有行星轮轴,所述行星轮轴上设置有行星轮,所述行星轮分别与内齿圈和太阳轮啮合,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隙机构包括穿在行星轮轴上的轴向推力弹簧和平面推力轴承,所述平面推力轴承位于行星轮端面和轴向推力弹簧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在行星轮轴上的轴向推力弹簧为碟形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隙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轴向推力弹簧端部与行星架之间的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齿厚自消隙行星减速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扶平刘波浪何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豪能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