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7890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1:0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和装置。该二次电池具有呈卷绕结构的电极极片,电极极片具有集流体和设置在集流体表面的活性材料层,电极极片在周向方向具有长度L,电极极片在周向方向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一区域的长度为L<subgt;1</subgt;,第二区域的长度为L<subgt;2</subgt;,第三区域的长度为L<subgt;3</subgt;,L<subgt;1</subgt;为0.2L至0.3L,L<subgt;2</subgt;为0.4L至0.6L,L<subgt;3</subgt;为0.2L至0.3L;其中,活性材料层具有设置在第一区域的第一活性材料层、设置在第二区域的复合层和设置在第三区域的第三活性材料层,复合层通过第一活性材料层和第三活性材料层层叠形成;第二区域中,第一活性材料层设置在第三活性材料层和集流体之间。由此,提升了二次电池的综合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储能领域。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和装置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且近年来在电动汽车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众多锂电池的结构类型中,圆柱型电池由于安全性突出、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然而,目前的二次电池和装置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人在圆柱型电池的应用中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圆柱型电池在径向方向由内向外的工作温度差异较大,中心区域的温度明显高于外层温度,造成中心区域的极片长期处于高温环境,性能衰减明显快于外层,由此导致电池性能整体快速衰减,进而造成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其次,由于圆柱本身的结构特征,内层极片在电解液浸润方面与外层极片相比存在明显偏差,由此,处于不同区域的极片在性能发挥上存在差异,进而影响电池性能。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二次电池,其电极极片能够在径向方向具有平衡的工作环境。

2、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具有呈卷绕结构的电极极片,所述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具有呈卷绕结构的电极极片,所述电极极片具有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表面的活性材料层,所述电极极片在周向方向具有长度L,所述电极极片在周向方向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区域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三区域的长度为L3,L1为0.2L至0.3L,L2为0.4L至0.6L,L3为0.2L至0.3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径向方向形成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径向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电池具有呈卷绕结构的电极极片,所述电极极片具有集流体和设置在所述集流体表面的活性材料层,所述电极极片在周向方向具有长度l,所述电极极片在周向方向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长度为l1,所述第二区域的长度为l2,所述第三区域的长度为l3,l1为0.2l至0.3l,l2为0.4l至0.6l,l3为0.2l至0.3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满足以下条件中至少一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二次电池的径向方向形成中心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径向方向形成过渡区域,所述第三区域在径向方向形成外围区域,所述中心区域、过渡区域和外围区域在所述径向方向自内向外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性材料层、所述复合层和所述第三活性材料层具有相同的厚度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娄永钢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电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