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
技术介绍
1、现代蜂窝系统越来越依赖于在多个不连续频带中同时通信,以实现宏分集和增加的带宽。多频通信在毫米波和太赫兹频率中尤为重要,因为这些频段通常与较低的频率耦合以保持鲁棒性。由于毫米波和太赫兹系统以非常高的带宽和高度定向的波束运行,统计模型必须捕捉信道的全部双向特性,即所有路径的到达和离开的角度、延迟和增益。影响传播的因素(例如传输和反射损耗)在不同频率上变化很大,这些参数可能具有复杂的关系。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13381828b公布了一种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稀疏码多址接入随机信道建模方法,该方案利用了cgan的良好捕获和分布功能。cgan用于对信道分布进行建模以表示信道效应。所接收的与导频符号相对应的dnn-scma信号被用作条件信息的组成部分,该方法使用无模型学习方法来准确地学习不同类型的随机信道模型,在实际通信场景中实现对动态信道信息的有效获取。现有通信系统中仅建模信号发射端与接收端间的单向多径信道,然而,在通感一体化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包括发射机到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射机到接收机的信道、基站、移动用户设备和聚类数据,所述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分布在一个城市宏区域内,所述聚类数据包括聚类的角度和延迟,以及随机接收功率、角度和延迟在不同频率下传播的向量,还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之间具有互易性,因此所述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之间可以互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其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包括发射机到接收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射机到接收机的信道、基站、移动用户设备和聚类数据,所述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分布在一个城市宏区域内,所述聚类数据包括聚类的角度和延迟,以及随机接收功率、角度和延迟在不同频率下传播的向量,还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之间具有互易性,因此所述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之间可以互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步骤一所述多频率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模型,通过一组公共的l个聚类在m个频率上的信道进行建模,其中每个聚类由参数向量描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的简化方法为:将聚类的数量固定为l=10,当在某一频率上有少于l个聚类时,若l0<l,即频率m的所有聚类设置总接收功率若一个路径的聚类中存在于一个频率m但不存在于另一个频率m′,则取总接收功率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链路,还包括每个链路中设置的条件向量u,因此发射机到接收机之间的三维距离矢量表示为: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多频通信感知一体化信道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步骤3所述,将聚类向量x的分布建模为链路条件p(xu)的函数,即对条件概率分布p(xu)进行建模,其中条件分布表示为映射x=g(u,z),所述z是具有已知分布的随机向量,x=g(u,z)是蜂窝区域评估的基础,基站和移动用户设备按照部署模型假设随机放置在一个环境中,部署即决定了各基站与移动用户设备之间的链路条件u,通过x=g(u,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晨,田峰,冯晓,张军,吴伟,赵千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