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制备甲烷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7087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8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原位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制备甲烷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厌氧发酵水解酸化体系中添加生物炭,生物炭有助于增强种间电子传递能力(DIET),促进水解酸化的同时,利用厌氧发酵过程中自行产生的有机酸(乙酸和丁酸等)对生物炭进行原位改性,原位改性的生物炭能够促进厌氧发酵产甲烷产气提质,进而提升了产气量和产甲烷含量,同时简便高效地实现了酸化改性生物炭。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生物炭易于负载和改性的特性,结合厌氧发酵技术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实现对生物炭酸化原位改性并促进厌氧发酵产甲烷产气提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质利用,具体涉及一种原位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制备甲烷的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生物质利用工程的典型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然后经提质纯化为符合标准的生物天然气,其甲烷浓度在97%以上,能够满足天然气的供应要求。这不仅处理了农村面源污染,又有利于能源的可持续绿色发展。

2、在上述厌氧发酵过程中,有机酸是重要的中间产物,比如乙酸和丁酸,可以作为碳源和能量源被微生物利用。通过乙酸、丁酸代谢途径(化学反应如式a和式b所示),将乙酸、丁酸转化为乙酰辅酶a(acetyl-coa)和氢气,进入tca循环,能够提供能量和前体物质。

3、ch3cooh→2h2+co2(式a);

4、ch3ch2ch2cooh→2h2+2co2+c2h4(式b)。

5、这样可以降低发酵体系的ph值,提供有助于产氢菌生长(如产氢丁酸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的酸性环境。但是,现有的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产气量并不理想,并且甲烷含量还有待提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原位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制备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添加量为厌氧发酵水解酸化体系的进料体积的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改性的pH值为5~5.5,温度为36~38 ℃,总改性时间为20~60 d;所述原位改性在搅拌条件中进行,所述搅拌为间隔搅拌,所述间隔搅拌的间隔时间和搅拌时间独立地为25~30 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00~1000r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改性生物炭的微孔孔径为2~7nm,大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原位改性生物炭强化厌氧发酵制备甲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炭的添加量为厌氧发酵水解酸化体系的进料体积的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改性的ph值为5~5.5,温度为36~38 ℃,总改性时间为20~60 d;所述原位改性在搅拌条件中进行,所述搅拌为间隔搅拌,所述间隔搅拌的间隔时间和搅拌时间独立地为25~30 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600~1000r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改性生物炭的微孔孔径为2~7nm,大孔孔径为50~300 nm,孔隙度为75~85%,比表面积为200~400m2/g,官能团接枝率为40~60%,多环芳烃结构接枝率为15~25%,石墨化程度为15~3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位改性生物炭与厌氧发酵产甲烷体系的进料量的质量比为5~1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瑞霞刘杰赵立欣姚宗路冯晶于佳动罗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