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救援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633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水面救援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船体框架,所述船体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器,所述控制箱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通讯器,所述控制箱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所述控制箱的另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闪光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定位器、摄像机、动力组件、锂电池、浮力组件等结构,将整个设备置于水面上,通过浮筒为设备提供足够的浮力,通过锂电池提供电源,使得控制器直接通过连接线与动力电机连接,动力电机带动螺旋桨叶高速旋转,使得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落水者,并将其转移到安全区域,大大缩短了救援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上救援设备,具体是一种水面救援机器人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水上活动的增多,水上安全事故也呈上升趋势,传统的水上救援方式往往受限于人力、时间和环境等因素,难以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这些事故往往发生在远离人群、救援难度大的地点,如湖泊、河流、海洋等,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救援方式,如人工游泳救援、船只救援等,存在速度慢、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2、为了更快速、高效地应对水上紧急情况,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降低救援人员风险,水上救生机器人应运而生,水上救生机器人具有内置无人驾驶控制芯片,具备一键返航、失控返航等使用功能,适用于大海、水库、江河、湖泊等水上救援应用场景,它们可以执行快速救生、物资运输和绳索牵引等多种复杂任务,减少救助者的风险。

3、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水上救生机器人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它们不仅可以应用于公共水域的救援任务,还可以满足军方等特定救援任务时的系统化功能定制,总之,水上救生机器人的应用背景是水上救援需求的增加以及传统救援方式的局限性,它们的出现为水上救援工作提供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面救援机器人,包括船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器(3),所述控制箱(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通讯器(4),所述控制箱(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5),所述控制箱(2)的另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闪光灯(6),所述船体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械组件(7),所述船体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8),所述动力组件(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锂电池(9),所述船体框架(1)靠近动力组件(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双向对讲机(10),所述船体框架(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浮力组件(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救援机器人,包括船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框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控制箱(2),所述控制箱(2)顶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器(3),所述控制箱(2)顶部的两端固定连接有通讯器(4),所述控制箱(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摄像机(5),所述控制箱(2)的另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闪光灯(6),所述船体框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机械组件(7),所述船体框架(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动力组件(8),所述动力组件(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锂电池(9),所述船体框架(1)靠近动力组件(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双向对讲机(10),所述船体框架(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浮力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组件(7)包括机械架(711),所述机械架(7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712),所述驱动电机(7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机械杆(7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杆(713)的两端均活动连接有机械臂(714),两个所述机械臂(714)的一端均活动连接有机械抓手(71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架(711)的外部与船体框架(1)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架(711)的内部与锂电池(9)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救援机器人,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维忠罗益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沃汭雅应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