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煤气粗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6169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5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炉煤气粗除尘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上部设置有荒煤气入管,所述荒煤气入管为2根,对称设置于外筒体两侧,其轴线方向斜向下且与外筒体圆周相切;外筒体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外筒体下方连接有圆锥形的收灰斗;内筒体设置于外筒体中心处,其下端与外筒体相连通,上端连接有煤气出管。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处理粉尘高效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高炉煤气除尘,特别涉及一种高炉煤气粗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1、高炉煤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燃气,广泛应用于钢铁、化工等领域,一般将高炉煤气单独使用工号焦炉煤气混合使用,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发电厂锅炉等的燃料。从炉顶排出的高炉煤气含有40-100g/m3粉尘,具体数值根据高炉粉料率、炉顶压力等情况,还有一定变化,在使用这些煤气前,必须经过除尘处理,一般先经重力除尘,再进入布袋除尘器二次除尘,方可对达标的煤气进行回收。现有的重力除尘可在一定程度上对煤气中的大颗粒粉尘进行沉降,但是其除尘后含尘率还是较大,对后续布袋除尘带来较大压力。

2、申请号为cn201320408565.4、名称为“一种高炉系统中的重力除尘系统”的中国专利公开的系统,包括煤气上升管、重力除尘器导出管,还包括下降管,该下降管包括主管道和两个定位管道。管道外径与煤气上升管外径、重力除尘器导出管外径均相同,定位管道外定位管道分别位于主管道两端,且其外径小于主管道外径,定位管道与主管道连接处的外表面为阶梯状;主径与煤气上升管内径、重力除尘器导出管内径均相同。该专利可有效避免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炉煤气粗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竖向设置的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外筒体(1)上部设置有与高炉(9)相连接的荒煤气入管(4),所述荒煤气入管(4)的数量为2根,对称设置于外筒体(1)两侧,其轴线方向斜向下且与外筒体(1)圆周相切;外筒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6);外筒体(1)下方连接有锥形的收灰斗(3);内筒体(2)设置于外筒体(1)中心处,其下端与外筒体(1)相连通,上端连接有煤气出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气粗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筒体(2)自下而上为分段式具有不同锥度的筒体结构,最下方设置有第一内锥筒(2-1);第一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煤气粗除尘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竖向设置的外筒体(1)和内筒体(2);所述外筒体(1)上部设置有与高炉(9)相连接的荒煤气入管(4),所述荒煤气入管(4)的数量为2根,对称设置于外筒体(1)两侧,其轴线方向斜向下且与外筒体(1)圆周相切;外筒体(1)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螺旋导流板(6);外筒体(1)下方连接有锥形的收灰斗(3);内筒体(2)设置于外筒体(1)中心处,其下端与外筒体(1)相连通,上端连接有煤气出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炉煤气粗除尘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筒体(2)自下而上为分段式具有不同锥度的筒体结构,最下方设置有第一内锥筒(2-1);第一内锥筒(2-1)下端内径大于上端内径,且在其锥筒内侧壁上设置有第二螺旋导流板(7);第一内锥筒(2-1)上方连接有第二内锥筒(2-2),第二内锥筒(2-2)其下端内径小于上端内径,为倒锥形结构;在第二内锥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刚周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钢谷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