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和光电二极管技术

技术编号:436611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52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和光电二极管,该方法包括:将P欧姆接触层刻蚀为P欧姆接触块;在当前表层生长扩散阻挡膜;在扩散窗口层形成扩散孔;执行Zn扩散处理,使第一区域形成高掺杂P+‑INP的扩散区;在当前表层生长抗反射膜;对P欧姆接触块以及P欧姆接触块临近的部分扩散区进行抗反射膜腐蚀处理,得到P窗口,P窗口的形状为块状;在P窗口处引出P电极,并在衬底层的外表面设置N电极,P电极的形状为块状,P电极所在的第二区域覆盖P窗口所在位置,第二区域与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所覆盖的第三区域非环绕式相邻。本技术方案可将更多的面积释放给光敏面,若光敏面面积一定则可反向减小光电二极管的芯片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半导体制造,尤其涉及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和光电二极管


技术介绍

0、
技术介绍

1、在制备光电二极管时,一般先对芯片基体表层进行刻蚀,得到p欧姆接触环,再对位于表层内部的扩散窗口层进行腐蚀,得到扩散孔。一般来说,p欧姆接触环的单边环宽处于2μm-8μm的范围内,而扩散孔需要将p欧姆接触环整个包进去,故扩散孔直径通常会比欧姆接触环的外径大,可在4μm-10μm的范围内选择。最终,通过p窗口将p电极由p欧姆接触环处引出。在此结构中,在芯片基体表层上,p欧姆接触环的内径面积为光电二极管的光敏面。然而,光敏面的大小与光电二极管的光耦合效率是正相关的,对于一些个性化的应用场景,现有结构中的光敏面面积偏小,耦合难度大,难以提升光耦合效率。

2、因此,如何避免光电二极管的因光敏面偏小导致光耦合困难的问题,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和光电二极管,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因光电二极管的p欧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芯片基体处理成光电二极管,所述芯片基体自表层至向内依次包括P欧姆接触层、扩散窗口层、本征吸收层、N型材料接触层和衬底层,则该方法包括:

2.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芯片基体处理成光电二极管,所述芯片基体自表层至向内依次包括P欧姆接触层、扩散窗口层、本征吸收层、N型材料接触层和衬底层,则该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二极管为PIN型光电二极管、APD型光电二极管或MPD型光电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欧姆接触层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芯片基体处理成光电二极管,所述芯片基体自表层至向内依次包括p欧姆接触层、扩散窗口层、本征吸收层、n型材料接触层和衬底层,则该方法包括:

2.一种光电二极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将芯片基体处理成光电二极管,所述芯片基体自表层至向内依次包括p欧姆接触层、扩散窗口层、本征吸收层、n型材料接触层和衬底层,则该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二极管为pin型光电二极管、apd型光电二极管或mpd型光电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p欧姆接触层刻蚀为p欧姆接触块,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权兵刘应军易美军徐之韬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敏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