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及空气循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4046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3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及空气循环机,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包括压气机蜗壳、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经由径向轴承支撑于所述压气机蜗壳的轴承室内,所述驱动轴的第一端端面上连接有风扇叶轮,所述径向轴承与所述风扇叶轮之间的所述驱动轴上具有调压环,所述压气机蜗壳上还具有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于所述轴承室靠近所述风扇叶轮的一侧,所述调压环包括连接环以及处于所述连接环的外圆周壁上的梳齿降压结构以在所述调压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形成降压环隙。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驱动轴的轴向合力,降低轴承磨损,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调节,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及空气循环机


技术介绍

1、空气循环机是以空气为介质,通过压缩空气进行循环来达到制冷效果的设备,其转子部件包括涡轮、径向轴、止推轴、压气机叶轮、风扇等部件。转子系统的轴向被一对轴向轴承支承,涡轮、压气机叶轮、风扇三者之间的轴向不平衡气动力需要分布到轴向轴承上,从而实现轴向轴承支撑力抵消转子系统轴向气动力。

2、但由于涡轮、压气机叶轮、风扇三者性能的需要与转子空间结构的限制,在运行过程中,随着转速的提高,会出现转子向涡轮侧移动的现象,这是因为转子运行过程中的气动轴向力朝涡轮侧的合力过大,超出轴向轴承的承载能力,导致轴承磨损、设备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及空气循环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循环机的转子所受到的气动轴向力朝涡轮侧的合理过大,超出轴向轴承的承载能力导致轴承磨损、设备损坏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包括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气机蜗壳(1)、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的第一端经由径向轴承(3)支撑于所述压气机蜗壳(1)的轴承室内,所述驱动轴(2)的第一端端面上连接有风扇叶轮(4),所述径向轴承(3)与所述风扇叶轮(4)之间的所述驱动轴(2)上具有调压环(5),所述压气机蜗壳(1)上还具有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于所述轴承室靠近所述风扇叶轮(4)的一侧,所述调压环(5)包括连接环(51)以及处于所述连接环(51)的外圆周壁上的梳齿降压结构(52)以在所述调压环(5)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形成降压环隙(50)。p>

2.根据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气机蜗壳(1)、驱动轴(2),所述驱动轴(2)的第一端经由径向轴承(3)支撑于所述压气机蜗壳(1)的轴承室内,所述驱动轴(2)的第一端端面上连接有风扇叶轮(4),所述径向轴承(3)与所述风扇叶轮(4)之间的所述驱动轴(2)上具有调压环(5),所述压气机蜗壳(1)上还具有与所述轴承室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处于所述轴承室靠近所述风扇叶轮(4)的一侧,所述调压环(5)包括连接环(51)以及处于所述连接环(51)的外圆周壁上的梳齿降压结构(52)以在所述调压环(5)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形成降压环隙(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梳齿降压结构(52)的齿为梯形齿;和/或,所述梳齿降压结构(52)的齿顶与第一通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为m,0.1mm≤m≤0.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m=0.3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3)为气悬浮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循环机转子轴向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3)靠近压气叶轮的一侧设置有梳齿密封结构,所述梳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子豪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