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伟明专利>正文

防水接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368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水接漏器。它主要是解决现有防水接漏器存在安装使用不很方便、或渗水速度较慢通等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由包括上承插套、弧形接漏盆和下承插套构成,弧形接漏盆与上承插套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孔,在上承插套与下承插套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出水孔相配合的环形承接平台,环形承接平台的内侧设置有下承插套反边;它也可在上承插套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导水渗水环,还可在下承插套外壁设置有与之相配合座体,环形底座体的外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安装固定耳,安装固定耳上设置穿孔。它是通过增设环形承接平台及底座,从而更方便安装有联接;通过增加导水渗水环,较好地解决了现有防水接漏器存在渗水速度较慢等技术问题。它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制造容易,使用可靠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方面的防水处理接漏器。
技术介绍
本人专利技术的并于2006年3月31日申请专利的防水接漏器(专利号ZL200620050485.6, 公告号CN2863923),它是由上承插套、弧形接漏盆和下承插套整体构成防水接漏器,上 承插套上端有环状水平集水槽,上承插套的内壁有四形垂直导水槽连通上承插套下端的出水 孔,在上承插套下部套壁外与下承插套上端处有弧形接漏盆,弧形接漏盆的盆壁外周盆缘有 止水环和环状约束带。它使用后基本达到了较好的防水接漏效果,这项技术进入市场后深受 广大用户的欢迎。但在应用这项技术的过程中本人发现当穿过楼板的排水管道外缘的混凝 土楼板出现裂纹时,污水通过裂纹渗入防水接漏器环状水平积水槽流入四形垂直导水槽或通 过纤维漏网再进入出水孔流入排水管内。但是,由于有时楼板裂纹是断续形,且裂纹宽度不 一,有宽有窄,导致渗水速度较慢,甚至出现个别导水不畅通的现象。同时,在浇灌楼板混 凝土的同时将防水接漏器预埋于混凝土内,由于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将防水接漏器固定,振 捣混凝土时受混凝土的挤压和振动机械的冲击,很容易使防水接漏器严重位移或倾斜,造成 排水管安装位置不准确或管道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保证畅通导水、且方便安装定位和固定的防水接漏器。 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包括上承插套3、弧形接漏盆5和下承插 套9构成,弧形接漏盆5与上承插套3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孔15,在上承插套3与下承插套9的 连接处设置有与出水孔15相配合的环形承接平台,环形承接平台的内侧设置有下承插套反边 22。本专利技术也可在上承插套3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导水渗水环,所述导水渗水环由与上承 插套3相配合的圆形筒套1和圆形反边2构成,向内反边的圆形反边2设置在圆形筒套1的上端 ,并与上承插套3上端相配合,圆形筒套1套装在上承插套3的外圆4上,且圆形筒套l下端与 弧形接漏盆5相配合。在上承插套3上部设置有凹状接水圆弧6,圆形反边2紧贴凹状接水圆弧 6 本专利技术也可在下承插套9外壁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圆筒状环形底座体16,环形底座体16的外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安装固定耳,安装固定耳上设置穿孔18。也可在环形底座体16的外 周设置2个或2个以上的安装固定耳。还可在环形底座体16的上端外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7 "字状止水环17。所述圆形筒套1和圆形反边2可采用包括纤维、泡沫塑料或海绵材料制成整 体。所述环形底座体16、安装固定耳及止水环17可采用包括塑料或金属材质制成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它是通过在原防水接漏器上增设环形承接平台及下承插套反边, 从而更方便管道联接;通过增加一个新的导水渗水环,较好地解决了现有防水接漏器存在渗 水速度较慢、甚至出现导水不畅通等技术问题。同时,通过安装一个配套的底座,它能方便 地使防水接漏器定位和固定,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低,制造容易,使用可靠等 特点。附图说明图l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4为导水渗水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定位底座的俯视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l-圆形筒套,2-圆形反边,3-上承插套,4-外圆,5-弧形接漏盆,6-凹状接水圆 弧,7-上排水管,8-下管道,9-下承插套,10-楼板混凝土, 11-结触面,12-裂缝,13-环状 水平集水槽,14-凹形垂直导水槽,15-出水孔,16-环形底座体,17-止水环,18-穿孔,19-安装标注位置,20-底模板,21-钢钉,22-下承插套反边。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l,本专利技术由包括上承插套3、弧形接漏盆5和下承插套9构成,弧形接漏盆5与上 承插套3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孔l5,在上承插套3与下承插套9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出水孔l5相 配合的环形承接平台,环形承接平台的内侧设置有下承插套反边22。通过在原防水接漏器上 增设环形承接平台及下承插套反边22,从而使上排水管7和下管道8的联接更方便,参阅图l 到3。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也可在上承插套3上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导水渗水环,所述导水渗水环 由与上承插套3相配合的圆形筒套1和圆形反边2构成,向内反边的圆形反边2设置在圆形筒套 l的上端,并与上承插套3上端相配合,圆形筒套1套装在上承插套3的外圆4上,且圆形筒套l下端与弧形接漏盆5相配合,也可在上承插套3上部设置有凹状接水圆弧6,圆形反边2紧贴 凹状接水圆弧6;所述圆形筒套1和圆形反边2可用纸质、纤维、泡沫塑料或海棉材料制成整 体。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将圆形筒套1套入上承插套3的外圆4上。在装配时,圆形筒套l的 下端要紧贴弧形接漏盆5,此时圆形反边2则紧靠防水接漏器上的凹状接水圆弧6和上排水管7 。将下管道8插入防水接漏器下承插套9内,又将上排水管道7插入防水接漏器上承插套3内, 浇灌完楼板混凝土10后,导水渗水环的安装组合即已完成。由于导水渗水环具有一定厚度, 所以导水渗水环所占的空间位置没有被混凝土填实,且导水渗水环所用的材料具有吸水和渗 水性能,使安装在混凝土内的防水接漏器形成一个导水渗水系统。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 致排水管外缘与混凝土楼板的结触面l 1及产生裂缝12,楼面的积水顺着裂缝12向下渗漏,此 时漏水可通过裂缝12渗入导水渗水环圆形反边2,再渗入环状水平集水槽13流入凹形垂直导 水槽14,最后进入下排水管8内直接排入下水道。当混凝土楼板裂纹不规则时,楼面的部分 积水也可以通过导水渗水环圆形筒套l的导水渗水作用流入防水接漏器弧形接漏盆5,再通过 防水接漏器上的出水孔l5进入排水管内排入下水道。参阅图1至图4。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也可在下承插套9外壁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圆筒状环形底座体16,环形 底座体16的外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安装固定耳,所述安装固定耳可以是2个或2个以上,安装 固定耳上设置穿孔18;还可在环形底座体16的上端外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7"字状止水环 17。所述环形底座体16、安装固定耳及状止水环17可采用包括塑料、纸质或金属材质制成一 个整体。在使用过程中先将定位底座放置于现浇混凝土楼板的底模板20所示的安装标注位 置19上。分别用钢钉21插入定位底座穿孔18内并钉牢于模板20上,若底模板20为钢模,则可 采用螺杆螺母固牢于钢模板上;再在环形底座体16的内壁和防水接漏器下承插套9外壁上涂 胶,将防水接漏器已涂胶的下承插套9插入环形底座体16内并转动半圈,使环形底座体16和 防水接漏器牢固粘接,形成一个整体。浇灌混凝时,防水接漏器不会因为混凝土的挤压和机 械振捣的冲击而位移或倾斜,且因本专利技术设置了止水环17,它能够与混凝土紧密咬合,起到 很好的阻水防水作用。参阅图1至7。权利要求1.一种防水接漏器,由包括上承插套(3)、弧形接漏盆(5)和下承插套(9)构成,弧形接漏盆(5)与上承插套(3)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孔(15),其特征是在上承插套(3)与下承插套(9)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出水孔(15)相配合的环形承接平台,环形承接平台的内侧设置有下承插套反边(22)。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防水接漏器,其特征是在上承插套(3)上 设置有与之相配合的导水渗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水接漏器,由包括上承插套(3)、弧形接漏盆(5)和下承插套(9)构成,弧形接漏盆(5)与上承插套(3)的连接处设置有出水孔(15),其特征是:在上承插套(3)与下承插套(9)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出水孔(15)相配合的环形承接平台,环形承接平台的内侧设置有下承插套反边(2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伟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