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及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6309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及其方法,包括支撑部件、驱动部件,移液器,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步进电机驱动器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运动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运动控制器的控制输入端与光耦继电器的控制输出端电性连接,光耦继电器的控制输入端与PLC模块电性连接,通过将移液器安装在驱动部件,并采用两个步进电机驱动移液器进行移动和取液动作,代替人工手动取液的过程中,以提高检测效率,同时为了提高取液的精准度,通过PLC模块、光耦继电器、运动控制器、步进电机驱动器和上位机共同对两个步进电机进行驱动控制,以对不同层的液面进行取样,从而提高取液的精准度,减少人力资源的耗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检测,具体为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1、水质检测是通过对水样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适用性。水质检测通常包括对水样中的各种化学物质、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ph值、浑浊度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水质检测可以了解水体是否符合相关的卫生、环境和工业标准,以及是否适合饮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等用途。

2、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7168916a,公开了一种水质检测取样装置,属于水质取样
,包括取样箱体和可拆卸设于其上的顶盖,还包括:取样筒,用于对水体进行收集取样;多个进水口;放料机构,用于使得所述存放腔内的多个所述取样筒间歇性下料并使得每个待取样的所述取样筒处于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位置;驱动机构,用于使得处于所述进水口的位置处的取样筒进行取样操作;本方案当一处位置的取样筒取样完毕后,此时可通过操作放料机构使得取样完的取样筒下移,放料机构也会支撑托住该下移的取样筒的相邻上一个取样筒,实现间歇下料;避免了多次取样时需要将取样后的设备反复移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包括支撑部件(1)、安装在支撑部件(1)上的驱动部件,安装在驱动部件上的移液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和第二驱动组件(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安装于支撑部件(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安装在连接架子(12)的一侧侧壁上,所述连接架子(12)的另一侧侧壁与第一驱动组件(6)的第一滑台(63)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所述移液器(10)通过连接件安装于第一驱动组件(6)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包括底板(101)、两个支撑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包括支撑部件(1)、安装在支撑部件(1)上的驱动部件,安装在驱动部件上的移液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和第二驱动组件(7),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安装于支撑部件(1)的侧壁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安装在连接架子(12)的一侧侧壁上,所述连接架子(12)的另一侧侧壁与第一驱动组件(6)的第一滑台(63)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所述移液器(10)通过连接件安装于第一驱动组件(6)的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包括底板(101)、两个支撑板(102)和支撑架子(103),两个所述支撑板(102)分别安装于底板(101)的顶面上,所述支撑架子(103)的一侧侧壁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02)的侧壁固定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1)的顶面开设有第一插槽(2),所述支撑架子(103)的一侧侧壁开设有第二插槽(5),所述支撑板(102)的底部一体成型有第一插块(3),所述支撑板(102)的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二插块(4),所述第一插块(3)与第一插槽(2)的内部相插接,所述第二插块(4)与第二插槽(5)的内部相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自动微量移液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步进电机(61)、第一丝杆(62)、第一滑台(63)和第一导轨(64),所述第一导轨(64)通过螺丝固定安装于支撑架子(103)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第一导轨(64)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安装有第一步进电机(61),所述第一步进电机(61)输出轴与第一丝杆(62)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第一丝杆(6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与第一导轨(64)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台(6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所述第一滑台(63)通过内部的第一螺纹槽与第一丝杆(62)的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台(63)在第一导轨(64)的侧壁上往复滑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第二步进电机(71)、第二丝杆(72)、第二滑台(73)和第二导轨(74),所述第二导轨(74)安装于连接架子(12)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第二导轨(74)的顶部通过螺丝与第二步进电机(71)固定安装,所述第二步进电机(71)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72)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第二丝杆(7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座与第二导轨(74)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滑台(73)的内部开设有二螺纹槽,所述第二滑台(73)通过内部的第二螺纹槽与第二丝杆(72)的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逸胜熊子扬卢家琪薛晓露刘佳和邓伯宁陆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