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287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融合器的抗拔出能力,融合器的稳定性更好,且融合器手术难度小,创面小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包括将融合器植入患者上椎体与下椎体之间;分别在所述上椎体和下椎体的融合器植入的一侧找出其位于上下两端之间的硬度最大的区域;在所述上椎体的硬度最大区域向下倾斜打入安装至少一颗第一固定螺钉,所述第一固定螺钉的下端伸入至所述融合器内并通过其螺纹与所述融合器连接,在所述下椎体的硬度最大区域向上倾斜打入安装至少一颗第二固定螺钉,所述第二固定螺钉的上端伸入至所述融合器内并通过其螺纹与所述融合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融合器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是一种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


技术介绍

1、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目前临床常见且棘手的问题,椎间融合手术的目的为及时解除压迫,防止神经进一步损害,恢复颈椎曲度、维持颈椎力学平衡。目前市场上椎间融合器主要使用钉板固定或者自固定两种方式。

2、现板钉固定的一种方式为从融合器上倾斜打入螺钉以分别与上椎体和下椎体连接,如:公开号为cn204890261u公开的一种椎间融合器。由于上下两个椎间盘之间的空间较小,即融合器的厚度较薄,该种方式螺钉倾斜角度有限,螺钉只能固定于上下椎体的椎终板上,融合器的固定强度不够,且融合器移位时螺钉主要受拉,容易退钉,融合器的稳定性较差,易向后移位脱出。板钉固定的另一种方式为在融合器后侧设置固定板,如:公开号为cn207768566u公开的一种带有固定板的颈椎融合器;公开号为cn216628669u公开的一种自稳定型脊柱融合固定装置。该种方式可通过固定板将融合器连接在上椎体和下椎体的中部硬度最大的区域,融合器的稳定性更好,但这种方式使得融合器植入手术更复杂,且会增大手术创面。另外,上述方式的固定板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所述上椎体(2)和下椎体(1)的融合器(31)植入的一侧找出其位于上下两端之间的硬度最大的区域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33)与融合器(31)之间的夹角为50~70°,所述第二固定螺钉(32)与融合器(31)之间的夹角也为50~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31)的上表面设有与上椎体(2)配合的防滑齿(34),所述融合器(31)...

【技术特征摘要】

1.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在所述上椎体(2)和下椎体(1)的融合器(31)植入的一侧找出其位于上下两端之间的硬度最大的区域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33)与融合器(31)之间的夹角为50~70°,所述第二固定螺钉(32)与融合器(31)之间的夹角也为50~7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器(31)的上表面设有与上椎体(2)配合的防滑齿(34),所述融合器(31)的下表面设有与下椎体(1)配合的防滑齿(34)。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椎间融合器的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螺钉(33)以及第二固定螺钉(32)的安装包括定位固定工装(4),所述定位固定工装(4)包括支架(41),以及可以与支架(41)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定位导板(42)和第二定位导板(43);所述第一定位导板(42)上设有与上椎体(2)的融合器(31)植入的一侧骨面贴合的第一定位面(421),所述第二定位导板(43)上设有与下椎体(1)的融合器(31)植入的一侧骨面贴合的第二定位面(431),所述第一定位导板(42)上设有与第一固定螺钉(3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峥玥邹善方刘睿诚熊伟吴利苹钟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齐增材智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