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2579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04
本技术涉及潜水装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它包括气囊。其特点是还包括背框,该背框呈纵向布置。所述气囊位于背框的一侧,且背框的上端与气囊的上端间、背框的下端与气囊的下端间均通过纵向弹力机构相连,背框的两侧边间连接有横向弹力机构,该横向弹力机构包覆在所述气囊的外侧。所述气囊的上端有用于与供气装置相连的气管接头。该水下浮囊可避免充气时浮心失衡或脱落的风险,泄气时也不会干涉周边其他部件,而且它能够将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可适应任意复杂的安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潜水装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


技术介绍

1、众所周知,水下浮囊是一种专用的浮力机构,它可为特定水下作业装备提供一定量值的浮力,从而维持装备的姿态平衡,确保水下作业的正常进行。

2、现有的水下浮囊通常形状比较单一,或方形,或柱形,不能适应复杂的安装环境,若在狭小不规则的安装空间配置这类水下浮囊,可选种类较少,且不能将空间利用率最大化。而且,在水中给这类水下浮囊充气时,它们很容易受到浮力影响而发生偏移,导致浮心失衡,严重时甚至有脱落风险。而在这类水下浮囊泄气回撤时,因其柔软的特性,回撤形状随机不可控制,美观度差且存在干涉其他部件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该水下浮囊可避免充气时浮心失衡或脱落的风险,泄气时也不会干涉周边其他部件,而且它能够将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可适应任意复杂的安装环境。

2、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的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包括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包括气囊(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框(7),该背框(7)呈纵向布置;所述气囊(1)位于背框(7)的一侧,且背框(7)的上端与气囊(1)的上端间、背框(7)的下端与气囊(1)的下端间均通过纵向弹力机构相连,背框(7)的两侧边间连接有横向弹力机构,该横向弹力机构包覆在所述气囊(1)的外侧;所述气囊(1)的上端有用于与供气装置相连的气管接头(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7)的上、下两边都均布有第一腰型孔(6),所述气囊(1)的上、下端都均布有第一固定绊(3),位置对应的第一腰型孔(6)与第一固定绊(3...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包括气囊(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框(7),该背框(7)呈纵向布置;所述气囊(1)位于背框(7)的一侧,且背框(7)的上端与气囊(1)的上端间、背框(7)的下端与气囊(1)的下端间均通过纵向弹力机构相连,背框(7)的两侧边间连接有横向弹力机构,该横向弹力机构包覆在所述气囊(1)的外侧;所述气囊(1)的上端有用于与供气装置相连的气管接头(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7)的上、下两边都均布有第一腰型孔(6),所述气囊(1)的上、下端都均布有第一固定绊(3),位置对应的第一腰型孔(6)与第一固定绊(3)间均连接有纵向弹力带(4),且纵向弹力带(4)的两端与对应的第一腰型孔(6)、第一固定绊(3)间均通过日字扣(5)固定;所述第一腰型孔(6)、第一固定绊(3)、纵向弹力带(4)和日字扣(5)即构成所述纵向弹力机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约束形态的异形水下浮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7)的两侧边上都均布有第二腰型孔(8),第二腰型孔(8)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赛阳李宁肖伟刘咏华邱鑫孔中飞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惠天泽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