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62558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包括:降水试验及坑中坑降水方案优化;高压旋喷桩施工;坑中坑土方模型建立及3D打印实物交底;坑中坑土方分层开挖;基坑陶粒板侧模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降水井的布置和数量,节约了不必要的降水运行;高压旋喷桩临近坑中坑边设置,减少了放坡开挖的工作量及后期基坑侧壁的混凝土用量;3D模型交底相比于传统的二维平面图纸施工交底,更加直观易懂,降低了放线定位的难度,避免开挖过程中出现错误造成返工;陶粒板侧模可以做到快速拼装、省时省力的效果,无需进行抹灰,并且浇筑完成后可以免拆模且板材强度和刚度高于传统砖胎模,承台周围土方回填时不易出现裂缝及坍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近年来,城市建设中大型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基坑形式渐趋复杂,各类交错布置的坑中坑成为基坑建设的重难点。特别是在一些复杂漫滩地质条件下,土质软弱,地下水丰富,更是给坑中坑施工增加了难度。在长江沿线的漫滩地质条件下,基坑开挖范围内普遍揭露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砂等软弱土层,地基承载力较低,若不对坑中坑周边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开挖过程中易发生基坑坍塌等事故。另外,由于紧邻长江干流,地下水与长江水存在水力联系,此类地质条件下的地层含水量普遍较高,且地下水位受长江水位季节性变化影响波动明显,因此,开挖过程中的降水工作尤为重要,若降水不及时有可能发生管涌、流砂等事故。同时,施工过程中应遵循快挖快支的原则,尽量缩短开挖和支护之间的时间间隔。由于坑中坑结构形式复杂,开挖线交错重叠,采用常规的二维平面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常常不易被理解,工人施工过程中易出现差错。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针对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p>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2)泥孔径为650mm,井管为管径273mm、壁厚4mm钢管,滤管为桥式滤管,滤料为中粗砂,回填至滤管顶部以上;坑内井采用场地黏土封孔,坑外井采用黏土球+注浆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水井(2)泥孔径为650mm,井管为管径273mm、壁厚4mm钢管,滤管为桥式滤管,滤料为中粗砂,回填至滤管顶部以上;坑内井采用场地黏土封孔,坑外井采用黏土球+注浆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具体过程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杂漫滩地质下交错布置的深大坑中坑土方开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3)直径为800mm,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芮梦华王竞雄高明丁昊梅江涛沈锋蔡思奇魏少好刘立业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