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217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5:0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包括井筒主体,井盖,凹槽;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通过轴承连接于井筒主体内部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有防护板,所述井筒主体的内部套接有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位于井盖的一端。该给排水检查井筒,能够通过将防护板由竖直转动至水平状态,使井筒主体上方的砂石滑落至井筒主体内部后,砂石堆积在防护板的顶端,避免砂石掉落至防护板的下方,进而对井筒主体下方的操作人员进行防护的操作,在防护板转动的同时,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一同向上移动,第一限位杆与第二限位杆移动后对转动打开的井盖一端限位,避免井盖出现复位转动的情况,增加了打开后井盖的稳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具体为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


技术介绍

1、井筒工程是矿井建设主要连锁工程项目之一,井筒工程量一般占矿井井巷工程量的5%左右,而施工工期却占矿井施工总工期的40%—50%,井筒工程施工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其他井巷工程、有关地面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因此,加快井筒施工速度是缩短矿井建设总工期的重要环节,同时井筒是整个矿井建设的咽喉,其设计和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矿井建设的成败,因此,井筒设计必须合理,对井筒施工质量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2、目前的井筒在进行检查或检修时,先将井筒的井盖转动打开,之后需要操作人员下入到井筒内部的下方,由于井筒设置在路面上,路面上存在砂石等小颗粒杂质,在操作人员下入到井筒内部后,外部行人或车辆碰撞到砂石,导致砂石滑落至打开后的井筒内部,由于井筒本身具有一定深度,砂石坠落至井筒内部后与操作人员身体接触,产生的撞击力撞伤操作人员,安全性较低,同时外部行人碰撞打开后的井盖,导致井盖复位关合,使井筒内部的能见度下降,影响操作人员的检修或检查操作,为此提供了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

/>

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4)还包括通过轴承连接于井筒主体(1)内部的蜗杆(404),所述蜗杆(404)位于防护板(402)的上方,且所述蜗杆(404)的底端啮合有蜗轮(405),所述蜗轮(405)的内壁焊接有转动柱(4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404)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限位座(4041),所述第一限位座(4041)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井筒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406)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限位座(40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4)还包括通过轴承连接于井筒主体(1)内部的蜗杆(404),所述蜗杆(404)位于防护板(402)的上方,且所述蜗杆(404)的底端啮合有蜗轮(405),所述蜗轮(405)的内壁焊接有转动柱(4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404)的一侧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限位座(4041),所述第一限位座(4041)的底端通过螺栓与井筒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柱(406)的外壁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限位座(4061),所述第二限位座(4061)的一侧通过螺栓与井筒主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给排水检查井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柱(406)的一端焊接有第一锥齿轮(407),所述第一锥齿轮(407)的一侧啮合有第二锥齿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泉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龙飞羊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