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腕力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1231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身腕力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调节拉力改变把手之间的间距所带来的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中架板、固定套、左、右握杆、滑杆、弹簧,还设有一调节套,调节套内具有螺母,弹簧套装在滑杆上,滑杆下端具有螺杆,滑杆上端为铰接端,滑杆的螺杆与调节套的螺母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健身腕力器整体外观像手钳形状,手把中间的间距不受腕力器的力度强弱的影响,能保持与人肩膀大致相等的间距,因而保持了较佳锻炼幅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材,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健身腕力器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健身腕力器是按着一定的间距左右相对称,有中架板和两手把之间加装数 根拉簧,锻炼时,双手用力向外拉开,克服弹簧拉力,来回往复,从而达到锻炼手臂腕力与胸 肌的目的。但该腕力器的拉力是不变的,不能调节拉力。 而现有其它的健身腕力器,如要增加拉力,两手把之间的间距就会随之变小。但只 有把两手把之间的间距拉开保持与肩相等的宽度反复运动时,才能达到较佳的运动和锻炼 效果。如果两手把之间的间距过小,使用者在双臂作反复拉力运动时,因没有足够的间距, 则往复距离偏小,扩展幅度小,十分费力,达不到期望要求的上身肌肉锻炼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身腕力器,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调节拉力改变把 手之间的间距所带来的问题。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身腕力器,包括中架板、固定套、左、右握杆、滑杆、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上端与所述中架板连接固定,还设有一调节套,所述调节套内具有螺母,所述调节套位于所述固定套下方,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滑杆的杆体上,所述滑杆的杆体下端具有螺杆,所述滑杆上端为铰接端,所述滑杆的杆体部分和所述弹簧装在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调节套所形成的腔内,所述滑杆的螺杆与所述调节套的螺母连接,所述滑杆的所述铰接端处在所述固定套顶部通孔的上部,所述左、右握杆下端为握持端,所述左、右握杆上端为铰接端,所述铰接端具有两个铰接点,即侧铰接点和中间铰接点,所述左、右握杆通过各自的侧铰接点与所述中架板铰接,所述左、右握杆的中间铰接点与所述滑杆的所述铰接端铰接。 本技术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中架板是由前架板和后架板所构成,所述前、后架板通过侧铰接点的侧铰接 销连接,所述滑杆的所述铰接端位于所述前、后架板之间的腔体内。 所述左、右握杆的所述铰接端是由前、后铰接板所构成,所述中间铰接点为长条形 孔。 所述调节套与所述螺母为一体式。 所述螺杆的螺纹为大螺距螺纹。大螺距螺纹可以较大幅度地提升或降低拉力值, 调节快速方便。 所述固定套上设有拉力值标尺。锻炼时,不同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拉 力。 所述中架板顶部两侧内面为限位面,所述限位面呈斜面,所述斜面的斜度为当左、 右握杆抵靠至所述限位面时,使左、右握杆保持与肩膀相适配的间距。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身腕力器,其目的是腕力器整体外观像手钳形状,手把中间的间距不受腕力器的力度强弱的影响,能保持与人肩膀大致相等的间距,因而保持了较佳锻炼幅度。 本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手把中间的间距不受腕力器的力度强弱的影响,保持相等的间距,锻炼时双手用力向外拉开,克服弹簧拉力,来回往复,从而达到锻炼手臂与胸肌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 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健身腕力器实施例立体图; 图2是本技术健身腕力器中的弹簧未压縮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技术健身腕力器中的弹簧压縮时的剖视图; 1、腕力器;2、中架板;2-l、前架板;2-2、后架板;2_3、左限位面;2_4、右限位面;2-5、左铰接销;2-6、右铰接销;3、固定套;4、调节套5、左握杆;5-l、铰接端;5-2、侧铰接点;5-3、中间铰接点;6、右握杆;6-l、铰接端;6-2、侧铰接点;6-3、中间铰接点;7、中间铰接销;8、滑杆;8-l、螺杆;8-2、滑杆铰接端;8_3、滑杆杆体;9、弹簧;10、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和图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健身腕力器的拉力不受增加和减少的影响,同时,可以保持手把之间的间距相同。 健身腕力器1整体外观像手钳形状,包括中架板2、固定套3、左、右握杆5、6、滑杆8、弹簧9,其中,所述固定套3上端两侧通过螺钉与所述中架板2连接固定,还设有一调节套4,所述调节套4内具有螺母10,所述调节套4位于所述固定套下3方,所述弹簧9套装在所述滑杆8的杆体8-3上,所述滑杆8的杆体8-3下端具有螺杆8-l,所述滑杆8上端为铰接端8-2,所述滑杆8的杆体8-3部分和所述弹簧9装在所述固定套3和所述调节套4所形成的空腔内,所述滑杆8的螺杆8-1与所述调节套4的螺母10连接,所述滑杆8的所述铰接端8-2处在所述固定套3顶部通孔的上部,所述左、右握杆5、6下端为握持端,所述左、右握杆5、6上端为铰接端5-l、6-l,所述铰接端5-l、6-l具有两个铰接点,即侧铰接点5-2、6-2和中间铰接点5-3、6-3,所述左、右握杆通过各自的侧铰接点5-2、6-2与所述中架板2铰接,所述左、右握杆5、6的中间铰接点5-3、6-3与所述滑杆8的所述铰接端8_2铰接。 所述中架板2是由前架板2-1和后架板2-2所构成,所述前、后架板2_1 、2_2通过侧铰接点的侧铰接销2-5、2-6连接,参见图1。 所述滑杆8的所述铰接端8-2位于所述前、后架板2-l、2-2之间的腔体内。 所述左、右握杆5、6的所述铰接端是由前、后铰接板所构成,即前后两块板所构成,像U形状。 所述左、右握杆5、6的中间铰接点5-3、6-3为长条形孔,这样销轴具有一定活动量,利于滑杆8的中间铰接端8-2上下移动。 所述调节套与所述螺母为一体式,这样强度提高,便于制造。 为了调节方便,所述螺杆8-1的螺纹为大螺距螺纹。4 为了便于指引锻炼者用力幅度,所述固定套3上设有拉力值标尺,图中未示出。 所述中架板2顶部两侧内面为限位面2-3、2-4,所述限位面呈斜面,所述斜面的斜度为当左、右握杆5、6抵靠至所述限位面时2-3、2-4,使左、右握杆5、6保持与肩膀相适合的间距。 本技术手把中间的间距不受腕力器的力度强弱的影响,始终保持相等的间距,锻炼时双手用力向外拉开,克服弹簧拉力,来回往复,从而达到锻炼手臂与胸肌的目的。 锻炼时,双手向里用力合拢,使左、右握杆5、6中间铰接点5-3、6-3向上拉滑杆8的铰接端8-2,滑杆8在向上的同时,带动调节套4向上移动,通过调节套4向上压縮弹簧9,弹簧9力随着调节套4向上移动增加,从而达到锻炼肌肉的目的。 参见图2,当旋转调节套4时,调节套4向上移动,在未压縮弹簧9时,左、右握杆5、6处于松弛状态,可以调至最大幅度,即使左、右握杆5、6的杆体抵靠在中架板2的限位面2-3、2-4上,该幅度与锻炼者肩膀宽度大体相当。 参见图3,当旋转调节套4时,调节套4向上移动,开始压縮弹簧9时,促使滑杆8向下移动,由于弹簧9的压縮量相对较小,因而滑杆8向下移动的幅度不大,移动的最大距离是使左、右握杆5、6的杆体抵靠在中架板2的限位面2-3、2-4上,此时,继续向上旋转调节套4,只能增加力幅,不能扩大左、右握杆5、6之间的距离,还是保持与肩膀相适合的间距不变。 由此可见,本技术提供的健身腕力器,可以保持手把之间的适量的间距,不受拉力增加和减少的影响, 以上所揭示的仅为本技术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权利要求一种健身腕力器,包括中架板、固定套、左、右握杆、滑杆、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上端与所述中架板连接固定,还设有一调节套,所述调节套内具有螺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身腕力器,包括中架板、固定套、左、右握杆、滑杆、弹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上端与所述中架板连接固定,还设有一调节套,所述调节套内具有螺母,所述调节套位于所述固定套下方,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滑杆的杆体上,所述滑杆的杆体下端具有螺杆,所述滑杆上端为铰接端,所述滑杆的杆体部分和所述弹簧装在所述固定套和所述调节套所形成的腔内,所述滑杆的螺杆与所述调节套的螺母连接,所述滑杆的所述铰接端处在所述固定套顶部通孔的上部,所述左、右握杆下端为握持端,所述左、右握杆上端为铰接端,所述铰接端具有两个铰接点,即侧铰接点和中间铰接点,所述左、右握杆通过各自的侧铰接点与所述中架板铰接,所述左、右握杆的中间铰接点与所述滑杆的所述铰接端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朝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新新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