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基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社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及完善,对原有建筑物的翻修、拆迀工作也日 渐增多,由此而产生的大规模的建筑垃圾处理问题则日趋严重,而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理方式 主要是通过直接回填或作初步破碎后用于生产砖、小型砌块等。对于回填处理方法给今后该 地区的开发利用增加了难度,且就目前北京地区而言,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使建筑用砂、石资 源过度开采,导致了砂、石资源日趋枯竭,因此,实现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对实现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砖混类建筑垃圾吸水率大、强度低、性能不稳定等不利特点使其在 混凝土中应用受到限制,将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应用于砖和小型砌块中,则受到局部地区应用 量小、不宜供应较长运距地区、产品性能不稳定的不利条件的限制,使其不能大规模的充分 利用建筑垃圾。另外,目前国内外的再生集料研究所采用的建筑垃圾多为混凝土类建筑垃圾,即建筑垃 圾的组分以砂石骨料和水泥石为主,这种建筑垃圾相对性能要大大优于以砖类建筑垃圾为主 要组分的再生集料,其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且处理方法较为简单。而我国建筑结构具有特殊 性,早期的建筑多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修筑的路基,在下承层(3)之上筑有180~800mm厚的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之上筑有道路面层(1),其特征在于: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2)是由砖混类建筑垃圾再生集料颗粒与普通集料和碱性胶凝粉料混合而成,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层(2)分为一至四小层,每小层在下述三种配比中选择一种: (1)、砖混再生无机结合料稳定细集料:最大粒径小于19.5mm,且其中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少于90%,压实度(%)≥96 ,最大干密度1650~2150(kg/m3),最佳含水量8~15%,砖混再生集料颗粒占总集料用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贯明,崔宁,邹阳,崔丽,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