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热管及应用该平板式热管的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039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平板式热管,其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及贴附在壳体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层,该壳体内填充有一定量的工作流体,该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体,该支撑体包括若干支撑部及连接该若干支撑部的若干本体部,每一支撑部均包括若干交替排列且分别抵顶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的上凸部及下凹部,每一上凸部均与相邻的一下凹部合围形成一第一通孔,用以为工作流体蒸汽流动提供通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平板式热管内设置有支撑体,该支撑体位于壳体内且抵压毛细结构层,能够对其两侧的毛细结构层及壳体提供有力的支撑,防止平板式热管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保证平板式热管的平面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平板式热管。
技术介绍
电子元件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产生大量的热量,为确保电子元件正常运行,这些热 量需要及时散热出去,该电子元件上通常加装一散热器为其散热。该散热器通常包括一吸 热板及设置于该吸热板上的散热鳍片。该吸热板由铜、铝等热传导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 但金属板受制于材料本身有限的热传导性,若对高发热量的电子元件,会产生明显的热阻 而无法达到良好散热,影响电子元件的运行稳定性。为提升散热器的效率,业界亦采用在吸热板内设置一腔体,该腔体内密封有水、乙 醇等工作流体,利用工作流体的相变化来提高传热速度。工作时,工作流体在吸热板的吸热 区吸热气化到达吸热板的放热区,而后冷却液化。为使液化后的工作流体能更快回流至吸 热板的吸热区,该吸热板于腔体周边设置一种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一般分为粉末烧结毛细 结构、网线毛细结构、沟槽毛细结构三种。液化后的工作流体在毛细结构中回流至吸热区参 与相变化循环。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该散热器的吸热板在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作 用容易出现产品变形,甚至导致吸热板内的毛细结构脱落,严重影响了散热器的散热效率 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稳固的平板式热管及应用该平板式热管的散热ο一种平板式热管,其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及贴附在壳体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层,该 壳体内填充有一定量的工作流体,该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体,该支撑体包括若干支撑部及 连接该若干支撑部的若干本体部,每一支撑部均包括若干交替排列且分别抵顶所述壳体的 两相对侧壁的上凸部及下凹部,每一上凸部均与相邻的一下凹部合围形成一第一通孔,用 以为工作流体蒸汽流动提供通路。一种散热器,其包括一鳍片组及与鳍片组结合的一平板式热管,该平板式热管包 括一密封的壳体及贴附在壳体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层,该壳体内填充有一定量的工作流 体,该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体,该支撑体包括若干支撑部及连接该若干支撑部的若干本体 部,每一支撑部均包括若干交替排列且分别抵顶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的上凸部及下凹 部,每一上凸部均与相邻的一下凹部合围形成一第一通孔,用以为工作流体蒸汽流动提供 通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平板式热管内设置有支撑体,该支撑体位于壳 体内且抵压毛细结构层,能够对其两侧的毛细结构层及壳体提供有力的支撑,防止平板式 热管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以保证平板式热管的平面度。下面参考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散热器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散热器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支撑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圈I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中支撑体的截面图。图6是图5中圈V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7-8是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例中支撑体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的截面图。图10为图9中支撑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散热器包括一鳍片组10及与鳍片组10结合 的一平板式热管20。该鳍片组10包括一基板12及从基板12向上延伸出的若干鳍片14。 一热源30与平板式热管20的底部导热接触。该平板式热管20包括一密封的壳体22、贴附在壳体22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层24 及设置在该毛细结构层24内的一支撑体26。该壳体22内填充有一定量的工作流体(未标 号),工作流体可以从毛细结构层24顶部回流入毛细结构层24的底部。该毛细结构层24 由金属网线编制而成,可以理解地,该毛细结构层24也可由金属粉末烧结而成或由在壳体 22内表面上刻沟槽形成。请同时参照图3及图4,该支撑体26由一金属片通过冲压等工艺一体拉伸而成,其 具有一定强度,以对其两侧的毛细结构层24及壳体22提供有力的支撑,防止平板式热管20 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变形,以保证平板式热管20的平面度。在本实施例中,该支撑体26由 一金属片向两侧冲压形成,其包括若干支撑部262及连接该若干支撑部262的若干本体部 268。相邻的二支撑部262通过一本体部268连接。每一本体部268为矩形条状,各本体部 268均在同一平面内。每一支撑部262均包括若干交替排列且分别抵顶所述壳体22的上、 下表面的上凸部264及下凹部266。上凸部264和下凹部266分别位于各本体部268所在 平面的相对两侧。沿与支撑部262垂直的方向被各本体部268连接的各上凸部264或下凹 部266位于各本体部268所在平面的同一侧。每一上凸部264均与相邻的一下凹部266合 围形成一第一通孔267,用以为气态的工作流体蒸汽向壳体22上部流动提供通路。所有的 上凸部264顶端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以抵压毛细结构层24的上表面,所有的下凹部266底 端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以抵压毛细结构层24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上凸部264或 下凹部266的截面是梯形(如图5-6所示)。可以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撑体的上凸 部或下凹部的截面可以是矩形、半圆形、三角形等形状(如图7、8所示)。使用时,散热器的平板式热管20底部紧贴热源30吸热,壳体22内的工作流体从 其底部吸热气化为蒸汽而上升穿过支撑体26的第一通孔267到达壳体22顶部,气态的工 作流体在该处遇冷放出热量而冷却为液态,该热量进而传递至鳍片组10,通过鳍片14散发 出去。液态的工作流体通过毛细结构层24顶部流回至毛细结构层24底部进行相变化循环。4图9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散热器的截面图,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 点在于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的支撑体26a的上凸部264a、下凹部266a及本体部268a开 设有若干第二通孔269a(如图10所示),若干铜柱265a穿过支撑体26a的本体部268a开 设的第二通孔269a,铜柱265a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壳体22a的上、下表面,以进一步对其两侧 的壳体22a提供有力的支撑,防止平板式热管20a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变形。没有铜柱265a 穿过的第二通孔269a可用以为气态的工作流体蒸汽向壳体22a上部流动提供通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散热器的平板式热管20、20a内设置有支撑体26、26a,该 支撑体26、26a位于壳体22、22a内且抵压毛细结构层24、24a,能够对其两侧的毛细结构层 24、24a及壳体22、22a提供有力的支撑,防止平板式热管20、20a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变 形,以保证平板式热管20、20a的平面度。权利要求一种平板式热管,其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及贴附在壳体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层,该壳体内填充有一定量的工作流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体,该支撑体包括若干支撑部及连接该若干支撑部的若干本体部,每一支撑部均包括若干交替排列且分别抵顶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的上凸部及下凹部,每一上凸部均与相邻的一下凹部合围形成一第一通孔,用以为工作流体蒸汽流动提供通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上凸部或下凹部的截面呈 梯形、半圆形或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征在于各本体部均在同一平面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征在于沿与支撑部垂直的方向被各本体部 连接的各上凸部或下凹部位于各本体部所在平面的同一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热管,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式热管,其包括一密封的壳体及贴附在壳体内表面的一毛细结构层,该壳体内填充有一定量的工作流体,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设置有一支撑体,该支撑体包括若干支撑部及连接该若干支撑部的若干本体部,每一支撑部均包括若干交替排列且分别抵顶所述壳体的两相对侧壁的上凸部及下凹部,每一上凸部均与相邻的一下凹部合围形成一第一通孔,用以为工作流体蒸汽流动提供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春树胡江俊陆敏王德玉
申请(专利权)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