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6028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11 1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涉及检查辅助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垫,底垫上侧设有多个合围而成的保温片,底垫内设有第一腔室,保温片内设有第二腔室,底垫上侧设有凸起垫,底垫一侧装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液管,液管上装设有阀门;底垫上侧装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插筒,保温片底部内装设有与插筒相对应的固定筒,固定筒与第二腔室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液管,能向底垫和多个保温片内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灌入温水,温水的注入让凸起垫与婴幼儿后颈部贴合,保证婴幼儿的头部位置正确,增加婴幼儿的舒适度,便于在婴幼儿进行影像检查时提供温暖的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检查辅助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医院在影像检查时,会要求患者平躺在影像检查床上静止不动,然后进行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是根据生物体的磁性核(氢核)在静磁场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振特性进行成像的高新技术产品。人体进入磁场后,给主磁场施加以一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人体中被激励的质子(氢原子核)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即出现了核磁共振。通过测定质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的这一弛豫过程中的横向磁化矢量,可得到生物体组织的核磁共振信号。然后经计算机将得到的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后,进行重建得到核磁共振图像。因为身体中有不同的组织及成份,性质也各异,所以会产生大小不同的信号,再经由计算机运算及变换为影像,将人体的剖面组织构造及病灶呈现为各种切面的断层影像,磁共振成像(mri)因其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可多方位成像、无射线、可重复性强等优势,已成为婴儿头部检查的首选方法。但由于mri具有检查时间长、噪声大以及对运动伪影敏感性强,加上婴儿尤其是早产儿生理调节能力尚不全,对周围环境适应能力差,且无法沟通,且常出现恐惧、哭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垫(1),底垫(1)上侧设有多个合围而成的保温片(2),底垫(1)内设有第一腔室,保温片(2)内设有第二腔室,底垫(1)上侧设有凸起垫(5),底垫(1)一侧装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液管(3),液管(3)上装设有阀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封堵组件(13)包括装设在固定筒(12)内的第一固定板(1301)、装设在第一固定板(1301)上侧的第一拉簧(1302)、装设在第一拉簧(1302)上端的第一封堵头(1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垫(1),底垫(1)上侧设有多个合围而成的保温片(2),底垫(1)内设有第一腔室,保温片(2)内设有第二腔室,底垫(1)上侧设有凸起垫(5),底垫(1)一侧装设有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液管(3),液管(3)上装设有阀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封堵组件(13)包括装设在固定筒(12)内的第一固定板(1301)、装设在第一固定板(1301)上侧的第一拉簧(1302)、装设在第一拉簧(1302)上端的第一封堵头(13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封堵头(1303)底部设有与固定筒(12)的筒口处相抵接的第一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封堵组件(15)包括装设在插筒(10)内的第二固定板(1501)、装设在第二固定板(1501)下侧的第二拉簧(1502)、装设在第二拉簧(1502)下端的第二封堵头(15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封堵头(1503)的顶部设有与插筒(10)的筒口处相抵接的第二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影像检查辅助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李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