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尾减速器模拟加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60095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模拟加载器,由尾减速器,尾减尾桨轴,法兰,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力传感器,加载轴,换向齿轮箱组成,其要点是带尾减速器的尾减尾桨轴与加载轴连接,加载轴上设有带加载轴承座的加载轴承,加载轴承座上设有两个与加载轴平行的轴向油缸,一个与加载轴垂直的径向油缸。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验效果好。不影响尾减速器的动力学特性,也不会给被试尾减速器产生不利的附加振动,可以将尾桨的全部气动载荷施加在尾减速器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具体涉及直升机尾减速器尾桨气动载荷模拟加载器。
技术介绍
直升机尾减速器用于驱动直升机的尾桨旋转,以平衡直升机主旋翼工作时产生的使机身 旋转的转矩。尾减速器在直升机上工作时,除了传递转速、扭矩外,还承受尾桨旋转产生的 气动载荷,包括尾桨轴向力、弯矩和剪力,该气动载荷一般作用在与尾减输出尾桨法兰相连 接的桨毂中心处(即为气动载荷载荷作用面)。为了满足尾减速器的设计、加工和装配要求,使尾减速器在直升机上能可靠、平稳、持 久工作,通常需要通过大量的地面试验。进行地面试验时,为保证试验结果真实、可靠,必 须尽可能准确地模拟尾减速器的载荷状态。这就需要一种模拟加载器来实现尾减速器传递的 扭矩载荷实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验效果好的直升机尾减速器模拟加载器。本专利技术由尾减速器,尾减尾桨轴,法兰,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力传感器,加载轴,换向齿轮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尾减速器的尾减尾桨轴与加载轴连接,加载轴上设有带加载轴承座的加载轴承;所述的加载轴承座上设有两个与加载轴平行的轴向油缸, 一个与加载轴垂直的径向油缸。所述的加载轴承座上还连接有导轨,加载轴承座可沿加载轴水平移动。 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验效果好。不影响尾减速器的动力学特性,也不会给被试尾减速器产生不利的附加振动,可以将尾桨的全部气动载荷施加在尾减速器上。 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l中1、尾减速器,2、尾减尾桨轴,3、法兰,4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5、轴向油缸3,6、力传感器,7、加载轴承座,8、加载轴承,9、加载轴,10、换向齿轮箱,11、万向联 轴器,12、导轨,13、径向油缸。 具体实施例方式由图1可见,根据尾减速器传递的转速、扭矩大小,以及气动载荷中的轴向力、弯矩和 剪力的大小及气动载荷的等效作用面,由尾减速器l,尾减尾桨轴2,法兰3,气动载荷等效 作用面4,力传感器6,加载轴9,换向齿轮箱10组成的直升机尾减速器模拟加载器,气动载 荷等效作用面4距法兰3的端面D为74mm。尾减速器1的尾减尾桨轴2与加载轴9由法兰3连接, 保证施加在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4的载荷能传递到尾减速器1的尾减尾桨轴2上。加载轴9上设 有带加载轴承座7的加载轴承8,加载轴承座7上设有两个与加载轴9平行的轴向油缸5, 一个 与加载轴9垂直的径向油缸13,通过这三个油缸力的复合作用产生作用于载荷等效面的模拟 载荷。加载轴9随尾减速器1的尾减尾桨轴2—起旋转,轴向油缸5、径向油缸13不旋转,通过 加载轴承座7和加载轴承8实现旋转的加载轴9与不旋转的轴向油缸5、径向油缸13之间的载荷 传递和连接。尾减速器l受到气动载荷作用后,尾减尾桨轴2会产生技术范围内的弯曲变形,机匣也会 产生一定的变形,为此加载轴承座7上还连接有导轨12,加载轴承座7可沿加载轴9水平方向 自由移动,以保证加载器不对尾减速器的正常变形产生干涉。为增加加载轴9与尾减尾桨轴2的同轴度,在加载轴9与换向齿轮箱10之间用轴向可伸縮 的万向联轴器ll来连接。两轴向油缸5距加载轴9的径向距离L为190-210mm,径向油缸13距载荷等效作用面的距离 B为175-195mm。权利要求1.直升机尾减速器模拟加载器,由尾减速器(1),尾减尾桨轴(2),法兰(3),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4),力传感器(6),加载轴(9),换向齿轮箱(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尾减速器(1)的尾减尾桨轴(2)与加载轴(9)连接,加载轴(9)上设有带加载轴承座(7)的加载轴承(8);所述的加载轴承座(7)上设有两个与加载轴(9)平行的轴向油缸(5),一个与加载轴(9)垂直的径向油缸(13)。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拟加载器,其特征在于加载轴承座(7 )上还连接有导轨(12),加载轴承座(7)可沿加载轴(9)水平移动。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模拟加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向油缸 (5)距加载轴(9)的径向距离L为190-210mm,径向油缸(13)距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4 )的距离B为175-195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升机尾减速器模拟加载器,由尾减速器,尾减尾桨轴,法兰,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力传感器,加载轴,换向齿轮箱组成,其要点是带尾减速器的尾减尾桨轴与加载轴连接,加载轴上设有带加载轴承座的加载轴承,加载轴承座上设有两个与加载轴平行的轴向油缸,一个与加载轴垂直的径向油缸。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验效果好。不影响尾减速器的动力学特性,也不会给被试尾减速器产生不利的附加振动,可以将尾桨的全部气动载荷施加在尾减速器上。文档编号G01M13/02GK101614615SQ20091030399公开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专利技术者佘定君, 夏海纯, 廖学军, 波 汤, 俊 高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升机尾减速器模拟加载器,由尾减速器(1),尾减尾桨轴(2),法兰(3),气动载荷等效作用面(4),力传感器(6),加载轴(9),换向齿轮箱(10)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尾减速器(1)的尾减尾桨轴(2)与加载轴(9)连接,加载轴(9)上设有带加载轴承座(7)的加载轴承(8);所述的加载轴承座(7)上设有两个与加载轴(9)平行的轴向油缸(5),一个与加载轴(9)垂直的径向油缸(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海纯廖学军汤波佘定君高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