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D散热结构及其应用的投影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9081 阅读:3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DMD散热结构,其包括一个光机机身,一个DMD模组,一个导热组件,一个风扇,一个光源组件以及一个导流筒。所述DMD模组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上。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紧贴在所述DMD模组的背部。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一侧,并与所述导热组件相贴合。所述风扇包括一个出风口。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上,并设置有冷却风口。所述导流筒设置在所述风扇及光源组件之间,且其一端开口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处,另一端开口正对所述光源组件的冷却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DMD散热结构通过一风扇对DMD模组及光源组件同时进行散热,可以节省元件提升散热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DMD散热结构的投影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DMD散热结构及应用该DMD散热结构的 投影机。
技术介绍
数字微镜装置(digital mirror device,以下简称为DMD)为目前在投影机中使 用的重要数字光学装置,其通过数以万计的微小可控镜片来反射光线从而形成画面。投影 机中光源发出光线照射在DMD上会使DMD的温度上升,同时DMD上集成的大量的控制电路 在工作时也会产生相当大的热量从而使DMD温度上升。过高的温度会使DMD的使用寿命降 低,甚至可能损坏DMD。为此,通常会采用散热鳍片对DMD进行散热,然而,散热鳍片的散热 效率并不理想,因为,散热鳍片仅仅通过鳍片的热传导来散热,散热鳍片的数目及大小受到 投影机内部狭小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得散热鳍片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较小,不能有效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对DMD进行有效散热的DMD散热结构及应用该DMD 散热结构的投影机。一种DMD散热结构包括一个光机机身,一个DMD模组,一个导热组件,一个风扇,一 个光源组件以及一个导流筒。所述DMD模组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上。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 紧贴在所述DMD模组的背部。所述风扇正对所述DMD模组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一侧,并与 所述导热组件的另一端相贴合。所述风扇包括一个出风口。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机 机身上邻近所述风扇的另一侧,所述光源组件上设置有冷却风口。所述导流筒设置在所述 风扇及光源组件之间,且其一端开口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处,另一端开口正对所述光源 组件的冷却风口。一种投影机,其包括一个机壳,多个系统风扇。该投影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DMD散 热结构,DMD散热结构设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在所述机壳上对应所述DMD散热结构的风扇及 光源组件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口及第二风口,所述多个系统风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 并与所述机壳的第二风口相对正。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DMD散热结构及其应用的投影机通过同一风扇对DMD模 组及光源组件进行散热,可以节省先前技术中用以对DMD模组进行散热的散热鳍片。同时 通过风扇可加快DMD模组的散热。此外,通过一个风扇同时对DMD模组及光源组件散热可 提高风扇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DMD散热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中DMD散热结构的组装图。图3是应用图1中的DMD散热结构的投影机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1及2,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DMD散热结构100。所述DMD散 热结构100包括一个光机机身110,一个DMD模组120,一个导热组件130,一个风扇140,一 个光源组件150以及一个导流筒160。所述DMD模组120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110上。所 述导热组件130的一端紧贴在所述DMD模组120的背部。所述风扇140正对所述DMD模组 120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110 —侧,并与所述导热组件130的另一端相贴合,所述风扇140 包括一个出风口 141。所述光源组件150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110上邻近所述风扇140的 另一侧,所述光源组件150上设置有冷却风口(图未示)。所述导流筒160设置在所述风扇 140及光源组件150之间,且其一端开口位于所述风扇140的出风口 141处,另一端开口正 对所述光源组件150的冷却风口。所述光机机身110内部设置有多个用以调制光线的元件如色轮、积分柱、棱镜组、 反光镜以及射出镜片组等光学元件(图未示),用以定向传播所述光源组件150所发出的光 线至所述DMD模组120上,并经过DMD模组120反射后成像于一个光屏或者屏幕上。所述 光机机身110包括一个第一承载壁112以及一个第二承载壁114。所述第一承载壁112与 所述第二承载壁114大致垂直,且在第一承载壁112上设置有一空窗112a用以容置DMD模 组120。所述第二承载壁114用以承载光源组件150,且在所述第二承载壁114上设置有用 以通过光线的通光孔(图未示)。所述DMD模组120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110上,并容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壁112的 空窗112a内,且所述DMD模组120的镜面朝向所述光机机身110的内部,与所述镜面相对 的另一侧面朝向所所述光机机身110的外部。所述导热组件130包括一个导热片132以及一个导热柱134,所述导热片132贴 合在所述DMD模组120上与其镜面一侧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导热柱134压合在所述导热片 132上。所述导热片132采用导热材料如导热膏,导热硅脂,散热油,导热泥等材料制成,用 以使导热柱134与DMD模组120的发热表面良好的接触从而有效传导DMD模组120因发热产生的热量。所述风扇140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110的第一承载壁112外侧,并与所述DMD模组 120相互对正。所述风扇14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一承载壁112上的外壳142以及设置 在外壳142内部的风机(图未示)。在所述外壳14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外壳142的进风口 142a,在所述外壳142环绕所述进风口 142a的位置处形成有多个沿所述进风口 142a径向 设置的支撑臂144,在所述支撑臂144的端部形成有一个支撑板146用以支撑所述风扇140 的风机并紧密压合在所述导热柱134的另一端。所述出风口 141形成在所述外壳142上, 且所述出风口 141的轴线与进风口 142a的轴线大致垂直。所述风扇140的外壳142、支撑 臂144及支撑板146均采用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如铁、铝、镁或者上述材料的合金材料制成, 从而将由导热柱134传导的热量迅速扩散至风扇140的外壳142、支撑臂144及支撑板146 上,并通过风扇140的风机提高空气流通速度从而加速散热。可以理解,所述导热柱134与 所述支撑板146之间可以设置导热介面材料如导热膏,导热硅脂,散热油,导热泥等从而 提高导热柱134与所述支撑板146之间的导热效率。此外,所述导热柱134可以与所述支 撑板146 —体成型。所述光源组件150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110的第二承载壁114上,用以提供光线。 光源组件150 —般采用高压汞灯或者卤素灯,当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热量,因此 在光源组件150上设置冷却风口用以通过风扇140对光源组件送风散热才能保证光源组件 150不会因为过热而损坏。所述导流筒160为两端开口四周封闭的管状,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成不同 的形状,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弧形便于降低风阻。所述导流筒160所述设置在所述风扇140及 光源组件150之间,且包括一个第一开口端162以及一个第二开口端164。所述导流管160 的第一开口端162设置在风扇140的出风口 141处并与所述出风口 141相连通,第二开口端 164与所述光源组件150的冷却风口相对正。所述导流管160将所述风扇140所产生的气 流导引至所述光源组件150的冷却风口处对所述光源组件150进行散热。所述导流管160 的材料可是塑胶材料或者金属材料。为了防止导流管160错位,可在所述导流管160的管 体的外侧上设置固定块166,通过所述固定块166将所述导流管160牢固的固定在所述光机 机身110上。使用时,DMD模组120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组件130传导至所述风扇140的外 壳142、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DMD散热结构,其包括一个光机机身,一个DMD模组,一个导热组件,一个风扇,一个光源组件以及一个导流筒,所述DMD模组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上,所述导热组件的一端紧贴在所述DMD模组的背部,所述风扇正对所述DMD模组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一侧,并与所述导热组件的另一端相贴合,所述风扇包括一个出风口,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光机机身上邻近所述风扇的一侧,所述光源组件上设置有冷却风口,所述导流筒设置在所述风扇及光源组件之间,且其一端开口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口处,另一端开口正对所述光源组件的冷却风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罗炽超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