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94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连接器模块,其包括板端连接器及线端连接器;板端连接器的插槽中设有插入端子,其两侧分别具有接地端子,该接地端子有接地弹片伸至插槽中;线端连接器包含绝缘体、上金属壳、下金属壳及排线,绝缘体具有一基部及垂直凸伸于基部底面的插接部,插接部中具有套接端子,套接端子有接脚延伸至基部,上、下金属壳罩设在基部外侧,下金属壳具有一导片、两弹片及两勾片,该导片延伸至插接部的一侧,两弹片与上金属壳接触,两勾片延伸至基部一侧,一排线包含一固定杆及多数同轴电缆线,该固定杆设在基部中且被该两勾片挡在基部内,同轴电缆线一端穿过固定杆焊接在套接端子的接脚上;当插接部插入插槽时,下金属壳的导片与接地端子的接地弹片接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制作组装容易、防电磁干扰效果佳及方便插拔的连接器模块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332297号揭露了一种电连接组件,其导线14在作焊接加工 时不易固定,而使组装加工较为不方便。而且,该些导线14除焊接在该些导电端子12上外, 仅靠该第一壳体131、该第二壳体132及该接地棒15从其上、下侧将其夹任,因此一旦该些 导线14受到轴向的拉力时,便很容易与该导电端子12脱离。另外,该线缆连接器l欲拔离 该板端连接器时,其施力非常的不便,而且其整体的防电磁干扰效果亦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作组装容易、防电磁干扰效果佳及方便插拔 的连接器模块。 本技术所述的连接器模块包括一板端连接器及一线端连接器。该板端连接器 结合于一 电路板上,包含一绝缘插座、多数插入端子及两接地端子。该绝缘插座背对该电路 板的一侧面具一插槽。该些插入端子一端连接该电路板的讯号传输电路,另一端凸伸至该 插槽中。该两接地端子位在该绝缘插座的两侧,分别连接该电路板的接地电路,每一接地端 子有一接地弹片延伸至该插槽中。该线端连接器包含一绝缘体、多数套接端子、一绝缘片、 一下金属壳、一上金属壳及一排线。该绝缘体具一基部及一插接部,该插接部垂直凸伸于该 基部的底面可供插入该插槽中,该基部的顶面具有相通的一嵌槽及一配接槽,且该配接槽 相反该嵌槽的一侧面具一开口 。该些套接端子设在该插接部中,每一套接端子具有一接脚 延伸至该配接槽。该绝缘片嵌于该嵌槽中供将该些套接端子固定在该插接部。该下金属壳 包覆在该基部的底面,且具有一导片、两弹片及两勾片。该导片延伸至该插接部的一侧面, 该两弹片延伸至该基部的顶面,该两勾片延伸至该配接槽的开口 。该上金属壳包覆在该基 部的顶面及侧壁,且底面与该两弹片接触。该排线包含一固定杆及多数同轴电缆线。该固 定杆设在该配接槽中,且被该两勾片挡在该配接槽内,该些同轴电缆线一端穿过该固定杆 而分别焊接在该些套接端子的接脚上。 如此,藉由上述结构可使整体连接器模块的制作组装较为容易,而且藉由该上、下 金属片包覆住该基部,并使该上、下金属片相互接触,而且当该插接部插入该插槽时,该下 金属壳的导片可与该两接地端子的两接地弹片接触可使其防电磁干扰效果较佳。另外,藉 由该下金属壳的两勾片挡住该固定杆可使该些同轴电缆线与套接端子的焊接加工较为容 易,而且可防止该些同轴电缆线受拉而与套接端子脱离。 在本技术中该线端连接器更可包含一塑料拉片。该上金属壳具有两平行的长 条孔。该塑料拉片的一端具有一环圈供绕穿该两长条孔。如此,藉由该绝缘插座背对该电 路板的一侧面具一插槽及该绝缘体的插接部垂直凸伸于该基部的底面可使该线端连接器与该板端连接器的插接较容易。而且只要拉动该拉片便可轻易的使该插接部脱离该插槽。 因此该线端连接器拔离该板端连接器亦非常的方便及容易。 在本技术中该每一套接端子的接脚中部具有一向下倾斜一角度的倾斜段,使 该接脚的前、后段具有一高低落差,使该同轴电缆线的中心导线焊接在该较低的后段上时, 可防止锡料流到接触部或相邻的套接端子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技术的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的线端连接器的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4为本技术的线端连接器的部分分解放大图。 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A-A剖面放大图。 图7为图5的B-B剖面放大图。 图8为图5的C-C剖面放大图。 图9为图5的D-D剖面放大图。 图10为图5的E-E剖面放大图。 图11为套接端子与同轴电缆线的立体分解放大图。 图12为套接端子与同轴电缆线的立体组合放大图。 标号说明板端连接器l线端连接器2电路板3绝缘插座io插槽ll凸块12插入端子20两接地端子30接地弹片31绝缘体40基部41插接部42嵌槽43配接槽44开口 440穿孔45凹槽46卡槽474<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5</column></row><table>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 图4及图6所示,本技术连接器模块包括一板端连接器1及一 线端连接器2。 该板端连接器1结合于一电路板3上,其包含一绝缘插座10、多数插入端子20及 两接地端子30。该绝缘插座10背对该电路板3的一侧面具一插槽11。该些插入端子20 一端连接该电路板3的讯号传输电路(图中未示),另一端凸伸至该插槽11中。该两接地 端子30位在该绝缘插座10的两侧,且分别连接该电路板3的接地电路(图中未示),每一 接地端子30有一接地弹片31延伸至该插槽11中。 该线端连接器2包括一绝缘体40、多数套接端子50、一绝缘片53、一下金属壳60、 一上金属壳70、一塑料接片80及一排线90。其中 该绝缘体40具一基部41及一插接部42。该插接部42垂直凸伸于该基部41的底 面可供插入该插槽ll中。该基部41的顶面具有相通的一嵌槽43及一配接槽44,且该配接 槽44背离该嵌槽43的一侧面设有一开口 440。该插接部42的端面具有多数穿孔45贯通 至该嵌槽43,该些穿孔45可供该些插入端子20插入。另于该基部41的两相对侧分别具有 一凹槽46。 每一套接端子50包括一接触部51及一延伸自该接触部51的接脚52。该些套接 端子50的接触部51分别置设于该些穿孔45中,该些套接端子50的接脚52延伸至该配接 槽44。 该绝缘片53嵌设于该嵌槽43中,供将该些套接端子50的接触部51固定在该些 穿孔45中。 该下金属壳60包覆在该基部41的底面,且具有一导片61、两弹片62及两勾片63。 该导片61延伸至该插接部42的一侧面。该两弹片62延伸至该基部41的顶面。该两勾片 63延伸至该配接槽44的一侧并挡住其开口 440,且呈倒L形。 该上金属壳70包覆在该基部41的顶面及三侧壁,且底面与该两弹片62接触。该 上金属壳70的两侧具有两夹片71,该两夹片71嵌入该基部41的两凹槽46中,以防止该上 金属壳70由该基部41上轻易脱离。另该上金属壳70上具有两平行的长条孔72。 该塑料拉片80 —端具有一环圈81,该环圈81绕穿该上金属壳70的两长条孔72。 该排线90包括一固定杆91及多数同轴电缆线92。该固定杆91为金属材质,且设 于该配接槽44中,并被该两勾片63勾住,于该固定杆91上并设有多数并排且贯穿的通孔 93。每一同轴电缆线92具有一中心导线94及一网状屏蔽层95,该中心导线94的端部焊接 在该套接端子50的接脚52,该网状层蔽层95为导电材质且包覆在该中心导线94的周围, 其并未与该中心导线94接触,该些同轴电缆线92 —端的网状层蔽层95紧迫地穿设于该固 定杆91的通孔93中。 请参阅图5-图10所示,为本技术俯视及各部的剖面示意图。其中 该图6指出,该板端连接器的绝缘插座10在背对该电路板3的一侧面具一插槽 11。该线端连接器2的绝缘体40的插接部42垂直凸伸于该基部41的底面。因此可使该 线端连接器2与该板端连接器1的插接较方便及容易。而且当该线端连接器2的插接部42 插入该板端连接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结合于电路板上的板端连接器,包含一绝缘插座、多数插入端子及两接地端子,该绝缘插座背对该电路板的一侧面具一插槽,该些插入端子一端连接该电路板的讯号传输电路,另一端凸伸于该插槽中,该两接地端子位于该绝缘插座的两侧,分别连接该电路板的接地电路,每一接地端子有一接地弹片延伸至该插槽中;一线端连接器,包含一绝缘体、多数套接端子、一绝缘片、一下金属壳、一上金属壳及一排线,该绝缘体具一基部及一插接部,该插接部垂直凸伸于该基部的底面可供插入该插槽中,该基部的顶面具有相通的一嵌槽及一配接槽,且该配接槽背离该嵌槽的一侧面设有一开口,该些套接端子设在该插接部中,每一套接端子具有一接脚延伸至该配接槽,该绝缘片嵌于该嵌槽中供将该些套接端子固定在该插接部,该下金属壳包覆在该基部的底面,且具有一导片、两弹片及两勾片,该导片延伸至该插接部的一侧面,该两弹片延伸至该基部的顶面,该两勾片延伸至该配接槽的开口,该上金属壳包覆在该基部的顶面及侧壁,且底面与该两弹片接触,该排线包含一固定杆及多数同轴电缆线,该固定杆设在该配接槽中,且被该两勾片挡在该配接槽内,该些同轴电缆线一端穿过该固定杆而分别焊接在该些套接端子的接脚上;及其中,当该插接部插入该插槽时,该板端连接器中的多数插入端子分别与该线端连接器的多数套接端子接触,该下金属壳的导片与该两接地端子的两接地弹片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松
申请(专利权)人:讯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