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道路工程与水利工程,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
技术介绍
1、为保证水利堤防的检修、巡堤及汛期的人员物资沿堤转运,堤防内侧需要修建连贯的防汛道路,而在市区,沿江沿河的地段往往是寸土寸金的高价值开发地带,商住地产、滨水景观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市政道路通行能力要求,上述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导致在许多地区的城市规划中未能预留出足够的防汛道路空间;如何利用有限空间,使得该区域能同时履行城市道路、防汛道路及观景平台的功能,是急需被解决的问题。
2、在现有技术中,机动车道和防汛车道均采用双向的平直结构,不利于排水,同时现有机动车道中很少修建观景平台,并且也没有将观景平台作为汛期防汛通道的设计结构。
3、因此,研发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道路(1)和防汛道路(2),所述城市道路(1)包括机动车道(11)、第一人非板块(12)和第二人非板块(13);所述机动车道(11)位于第一人非板块(12)和第二人非板块(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11)通过路缘石(4)与第二人非板块(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路面(111)采用不透水路面结构;所述第一人非板块(12)的第一人非板块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城市道路(1)和防汛道路(2),所述城市道路(1)包括机动车道(11)、第一人非板块(12)和第二人非板块(13);所述机动车道(11)位于第一人非板块(12)和第二人非板块(1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11)通过路缘石(4)与第二人非板块(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与城市道路共用板块的景观防汛道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动车道路面(111)采用不透水路面结构;所述第一人非板块(12)的第一人非板块路面(121)和第二人非板块(13)的第二人非板块路面(131)均采用透水人行道结构;所述防汛道路路面(21)和共板部分(3)的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洋,尹祖超,汪鹏福,杨壮,田洋,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