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镜头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807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焦镜头模组包括镜座、镜筒和弹性元件。所述镜座收容有影像感测器且开设有多个沿镜座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镜筒收容于所述镜座并收容有光学成像元件。所述镜筒具有与镜座的多个滑槽相对应的多个滑块,所述多个滑块穿过所述多个滑槽,用于沿所述多个滑槽滑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镜座与所述镜筒之间,用于提供沿镜座轴向的弹性变形,以使多个滑块沿所述多个滑槽滑动时使镜筒相对于镜座发生沿镜座轴向的位移,从而改变影像感测器与光学成像元件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动对焦镜头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越来越受广 大消费者青睐,在人们对数码相机、摄像机及手机摄像头拍摄物体的影像质量提出更高要 求的同时,对数码相机、摄像机及带有摄像头的手机等产品需求量也在增加。数码相机、摄 像机及手机摄像头等摄影装置中,镜头模组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相机模组通常包括镜筒、镜座、光学成像元件和影像感测器。所述光学成像元件收 容于镜筒,所述影像感测器设置于镜座,所述光学成像元件和影像感测器通过镜筒与镜座 之间的配合光学耦合。随着人们对于相机模组成像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焦功能成为相机模 组普遍具备的功能之一。现有的对焦的相机模组是利用驱动马达或音圈马达带动镜筒或镜 座发生位移从而改变相机模组的镜筒与镜座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焦,然而,该相机模组不仅 成本高,而且,由于驱动马达或音圈马达的存在,使得整个镜头模组体积较大且结构复杂, 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相机模组的轻薄短小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的对焦镜头模组。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对焦镜头模组包括镜座、镜筒和弹性元件。所述镜座收容有影像感测器且开 设有多个沿镜座轴向延伸的滑槽。所述镜筒收容于所述镜座并收容有光学成像元件。所述 镜筒具有与镜座的多个滑槽相对应的多个滑块,所述多个滑块穿过所述多个滑槽,用于沿 所述多个滑槽滑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镜座与所述镜筒之间,用于提供沿镜座轴向 的弹性变形,以使多个滑块沿所述多个滑槽滑动时使镜筒相对于镜座发生沿镜座轴向的位 移,从而改变影像感测器与光学成像元件的间距。本技术方案的对焦镜头模组的滑槽沿镜座的轴向延伸,镜筒的滑块沿滑槽移动即 可实现镜筒与镜座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弹性元件可防止镜筒与镜座在不对焦时发生相对 位移。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镜筒在对焦过程中可相对于镜座平稳地滑动。不 仅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适于目前镜头模组微型化的趋势,而且成本低廉,特别适合应用 于手机等电子产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另一视角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对焦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对焦镜头模组对焦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对焦镜头模组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为本技术方案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焦镜头模组10,其包括 镜座11、镜筒12、弹性元件13、光学成像元件14和影像感测器15。所述镜座11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座体110和第二座体112。所述第一座体110和第 二座体112同 轴设置。所述第一座体110可为方形,其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00和第二表面1101。所述 第一座体110靠近第一表面1100处具有用于收容影像感测器15的第一收容腔1102。所述 第一座体110自第二表面1101中心处向靠近第二表面1101方向开设有盲槽1103。所述盲 槽1103可为圆形,其具有相连接的侧面1104和底面1105。所述第一座体110还具有贯通 盲槽1103和第一收容腔1102的通孔1106。所述通孔1106自底面1105中心处向靠近第一 表面1100方向开设。所述第二表面1101靠近侧面1104处具有多个突起1107,所述多个突 起1107环绕镜座1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本实施例中,突起1107的数量为三个,且每 一突起1107均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座体110还自第二表面1101向靠近第一表面1100 方向开设有多个固定孔1108,所述多个固定孔1108也环绕镜座11的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 本实施例中,固定孔1108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一固定孔1108均为圆形。所述第二座体112可拆卸地结合于第一座体110,其包括收容座1120和延伸座 1121。所述收容座1120用于收容镜筒12,其可为中空圆筒。所述收容座1120具有第一 端面1122、第二端面1123、第一内表面1124和第一外表面1125。所述第一端面1122位 于靠近第一座体110的一侧,并与第二表面1101相接触。所述第二端面1123与第一端面 1122相对,其位于远离第一座体110的一侧。所述第一内表面1124和第一外表面1125相 对,且均垂直连接于第一端面1122和第二端面1123之间。所述第一内表面1124围合形成 用于收容镜筒12的第二收容腔1126。所述收容座1120具有与多个突起1107的数量及位 置一一对应的多个滑槽1127。所述多个滑槽1127于靠近第一端面1122处环绕镜座11的 中心轴线等角度分布,且首尾相邻。每一滑槽1127均为贯穿第一内表面1124和第一外表 面1125的通孔,且均自第一端面1122处沿镜座11的中心轴线向靠近第二端面1123处延 伸。每一滑槽1127均具有相对的第一端部1128和第二端部1129。所述第一端部1128位 于靠近第一端面1122处,其形状与第一座体110的突起1107相对应以与突起1107相配合。 所述第二端部1129位于靠近第二端面1123处。所述滑槽1127的第一端部1128和第二端 部1129之间的每一位置在平行于镜座的中心轴线的方向上均具有渐变的相对于第一座体 110的间距。本实施例中,与多个突起1107相对应的,所述多个滑槽1127的数量也为三个。所述延伸座1121自收容座1120的第一外表面1125靠近第一端面1122处向远离 镜座11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座1121包括三个环绕镜座11中心轴 线方向等角度分布的延伸块1130,每一延伸块1130均大致为三角形。所述延伸座1121靠 近第一座体110的第二表面1101处具有多个固定柱1131。所述多个固定柱1131与多个固 定孔1108 —一相对应,用于与多个固定孔1108相配合从而将第二座体112可拆卸地结合于第一座体110。所述镜筒 12收容于所述镜座11,其包括固定于一起的内筒体120和外筒体121。所述内筒体120具有用于光学成像元件14的第三收容腔1200,其具有外螺纹 1201。所述外筒体121套设于内筒体120外,且与所述镜座11的收容座1120的第一内表 面1124相接触。所述外筒体121可为中空圆柱状,且具有相对的第二内表面1210和第二外 表面1211。所述第二内表面1210具有内螺纹1212。所述内螺纹1212与外螺纹1201相匹 配,用于与外螺纹1201相配合从而将所述内筒体120结合于外筒体121。所述第二内表面 1210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内筒体120的第四收容腔1213。所述第二外表面1211用于与 镜座11的第一内表面1124相接触。所述外筒体121具有多个滑块1214,每一滑块1214均 自第二外表面1211沿垂直于镜筒12的中心轴线方向向远离第二内表面1210处延伸。所 述多个滑块1214的数量、形状及分布均与镜座11的多个滑槽1127相对应,所述多个滑块 1214穿过所述多个滑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焦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座,其收容有影像感测器,所述镜座开设有多个沿镜座轴向延伸的滑槽;镜筒,其收容于所述镜座,所述镜筒收容有光学成像元件,并具有与镜座的多个滑槽相对应的多个滑块,所述多个滑块穿过所述多个滑槽,用于沿所述多个滑槽滑动;以及弹性元件,其设置于所述镜座与所述镜筒之间,用于提供沿镜座轴向的弹性变形,以使多个滑块沿所述多个滑槽滑动时使镜筒相对于镜座发生沿镜座轴向的位移,从而改变影像感测器与光学成像元件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均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