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平转换电路及负触发车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35795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5
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平转换电路及负触发车载系统,该电平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第二端接地,第三端用于接收来自车载正触发器件的正触发信号;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另一端分别与光电耦合器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负触发车载设备的触发端连接;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开关管的第三端,另一端接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车载正触发器件向电平转换电路输出的正触发信号经电平转换电路的处理输出负触发信号,实现负触发车载系统的正触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路,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平转换电路及负触发车载系统


技术介绍

1、正触发就是利用电源正极作为触发开关,起到电路连通的作用,使用电器工作;负触发则是利用负极搭铁来使电源接通,使用电器工作。一般汽车上都使用负触发,这样不容易使开关烧蚀。对于车载产品电路上大多会设计负触发电路,但实际上不同的车型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也会使用到正触发电路。现有的硬件设计只能是负触发或者正触发,若想改成不同的触发方式只能改电路以及软件,对于不同客户的使用场景不同需要不同的硬件。因此,硬件以及软件需要改为不同的版本,导致产品兼容性很差,不能方便有效的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只能正触发或负触发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平转换电路及负触发车载系统。

2、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

4、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用于接收来自于车载正触发器件的正触发信号;

5、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

6、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光电耦合器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以及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触发端连接;

7、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另一端接地;

8、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9、可选地,所述开关管为npn三极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

10、可选地,所述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mos管的漏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mos管的栅极。

11、可选地,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于车载正触发器件的正触发信号。

12、可选地,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

13、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14、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触发端连接;

15、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接地端连接。

16、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负触发车载系统,包括负触发车载设备以及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中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触发端连接。

17、可选地,所述开关管为npn三极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

18、可选地,所述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mos管的漏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mos管的栅极。

19、可选地,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于车载正触发器件的正触发信号。

20、可选地,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

21、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

22、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触发端连接;

23、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接地端连接。

24、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可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技术各较佳实施例。

25、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通过提供一种负触发车载设备及其电平转换电路,车载正触发器件向电平转换电路输出的正触发信号经过电平转换电路的处理可以输出负触发信号,从而实现了在不改变负触发车载设备内部硬件和软件的前提下将负触发车载设备改为正触发的需求,以满足不同使用场景对正触发与负触发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NPN三极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MOS管的漏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MOS管的栅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于车载正触发器件的正触发信号。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

6.一种负触发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负触发车载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中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负触发车载设备的触发端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触发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NPN三极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触发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MOS管的漏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MOS管的栅极。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触发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于车载正触发器件的正触发信号。

10.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负触发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负触发车载设备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开关管、光电耦合器、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以及第三电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npn三极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pn三极管的基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nmos管,所述开关管的第一端为所述nmos管的漏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二端为所述nmos管的源极,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为所述nmos管的栅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开关管的第三端,另一端用于接收来自于车载正触发器件的正触发信号。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以及第三端子;

6.一种负触发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小满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移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