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_技高网

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74233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包括边梁支撑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体系、卫生间/高低跨交界梁支撑结构体系、后浇带板支撑结构体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结构体系。本申请提供了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集钢管扣件和双托梁的优势于一体并进行了升级创新,其结构简单,既能够完成房建施工过程中所有梁和板的支撑,又能够简单的进行相互配合,进而使得所有的支撑结构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且能更好地满足绝大多数模板体系的非早拆和早拆的使用要求,既有效的促进了施工的规范化与安全化,还能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与更易达到免抹灰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中横板工程的支撑体系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


技术介绍

1、在进行梁与楼面的浇筑前,需要首先搭建用于承载与支撑混凝土的梁板模板的支撑结构,现常用的支撑立杆为ф48钢管、轮扣、套扣、盘扣支撑立杆,而不同位置、作用、尺寸的梁与不同高低落差的楼面模板所需要配合的支撑结构也不尽相同,故而需要针对不同的支撑立杆的支撑结构进行梁板支撑体系的搭建,既保证不同支撑结构能够完成其自身的作用,又能够使得不同支撑结构能够进行相互之间的连接配合。传统木模的一种实现方式俗称软梁底,绝大多数使用φ48钢管、十字扣件做梁主龙骨,使用长钢管平行于梁底并固定在梁底两侧板支撑立杆上,然后把梁底木方次龙骨摆放到两侧的φ48钢管梁主龙骨上,然后再在木方次龙骨上摆放固定梁底模板;另一种俗称硬梁底,是使用场地1.3米左右的φ48钢管与十字扣件,垂直梁底固定于梁底两侧的板支撑立杆上,然后把梁底模板同3米左右长的木方用铁钉平行钉连到一起,然后垂直摆放到φ48圆管主龙骨上。由于φ48圆管的承载力有限,再加现在使用的φ48圆管绝大多数都是使用5年以上,经自然锈蚀等因素,导致承载力大幅度降低,由此导致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均要求支撑立杆间距不能超过900mm,大幅度增加了支撑立杆的使用量及安装拆除转运等人工费,也增加了墙柱施工的转运材料的难度。而最大的难题还在于扣件固定极难使φ48圆管在同一水平上,扣件与扣件之间高低误差3~5mm很常见,且为保证扣件支撑力,当梁截面超0.1㎡后就需要再每个固定扣件下增加防滑扣件,由此导致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及浇捣完成后,均无法对梁结构进行校正调整等,因此极大的提高了施工难度,且成型后的混凝土结构很难达到免抹灰质量;

2、在工业厂房的施工中,也有使用传统双托梁梁主龙骨结构的,依据梁两侧盘扣立杆间距选择1650mm或1350mm长的下托梁,下托梁由两条上下横片宽30mm,中间立片厚5mm左右高80mm的工字钢,利用2套限位管及螺丝组件连接固定而成,虽然其垂直承载力很好,但侧面承载力与扭曲力较差;且由于下托梁放置到梁两侧板支撑盘扣立杆扣盘上,自梁底大概位置下端间距400~900mm的盘扣扣盘上,下托梁会伸出支撑立杆50~400mm,由此会影响楼面模板拆模时,楼面模板主次龙骨等材料掉落时易于其碰砸而互相损伤;上托梁由2条木方或方管组成,上托梁两端放置到梁底两侧的u型顶托上,u型顶托插入下托梁的350mm长的盘扣加长节内,调节u型顶托对上托梁进行梁标高需求,如果是梁截面0.16㎡以上的,则需要在卡入下端梁的350mm盘扣加长节上再套入350mm的盘扣加长,并用横拉杆对顶托加长节进行连接,然后再插入u型顶托,进行上托梁的支撑支撑调节;即传统双托梁虽然支撑力足够,但使用材料多,总体重量达到23~30kg,且安装拆除及调节繁琐,费力费时费工。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申请提供了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集钢管扣件和双托梁的优势于一体并进行了升级创新,其结构简单,既能够完成房建施工过程中所有梁和板的支撑,又能够简单的进行相互配合,进而使得所有的支撑结构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撑体系,且能更好地满足绝大多数模板体系的非早拆和早拆的使用要求,既有效的促进了施工的规范化与安全化,还能有效的提高施工的效率与更易达到免抹灰的质量。

2、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包括边梁支撑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体系、卫生间/高低跨交界梁支撑结构体系、后浇带板支撑结构体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结构体系;不同的所述结构体系之间通过若干根底位横拉杆、若干根低位横拉杆和若干根高位横拉杆互相连接。

3、作为优选,所述边梁支撑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低位横拉杆和高位横拉杆依次连接的边梁支撑结构组成;所述边梁支撑结构由竖直设置的边支撑立杆,边支撑立杆上端的u型顶托,竖直设置且距边支撑立杆600mm的上段位螺纹杆的一型支撑立杆,设置在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设置在螺纹杆上的盘扣盘托盘和内丝口盘扣盘,中部固定在边支撑立杆上端的u型顶托上、一端固定在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上、另一端通过斜支撑杆固定在边支撑立杆上的梁支撑主龙骨,两端分别设置在边支撑立杆与一型支撑立杆上的底位横拉杆、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边支撑立杆与一型支撑立杆上的低位横拉杆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梁支撑结构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个边支撑立杆上的底位横拉杆、设置在两个边支撑立杆上的低位横拉杆、设置在两个一型支撑立杆上的底位横拉杆、设置在两个一型支撑立杆上的低位横拉杆、以及设置在两个螺纹杆的内丝口盘扣盘上的高位横拉杆相连接。

4、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低位横拉杆和高位横拉杆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一型支撑立杆,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和内丝口盘扣盘,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中心位置且分别距离两根一型支撑立杆600mm的二型支撑立杆,设置在二型支撑立杆上端的u型顶托,中部固定在二型支撑立杆上端的u型顶托上、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上的梁支撑主龙骨,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与二型支撑立杆之间的底位横拉杆,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与二型支撑立杆之间的低位横拉杆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个二型支撑立杆上的底位横拉杆、设置在两个二型支撑立杆上的低位横拉杆、设置在相邻两个一型支撑立杆上的底位横拉杆、设置在相邻两个一型支撑立杆上的低位横拉杆、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螺纹杆的内丝口盘扣盘上的高位横拉杆相连接。

5、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低位横拉杆和高位横拉杆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三型支撑立杆,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的盘扣盘托盘,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螺纹杆的盘扣盘托盘上的梁支撑主龙骨,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三型支撑立杆上的底位横拉杆,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三型支撑立杆上的低位横拉杆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之间通过设置在相邻两个三型支撑立杆上的底位横拉杆和低位横拉杆、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三型支撑立杆上的高位横拉杆相连接。

6、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低位横拉杆和高位横拉杆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一型支撑立杆,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和内丝口盘扣盘,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上的梁支撑主龙骨,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梁支撑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体系、卫生间/高低跨交界梁支撑结构体系、后浇带板支撑结构体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结构体系;不同的所述结构体系之间通过若干根底位横拉杆(7)、若干根低位横拉杆(8)和若干根高位横拉杆(9)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支撑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7)、低位横拉杆(8)和高位横拉杆(9)依次连接的边梁支撑结构(1)组成;所述边梁支撑结构(1)由竖直设置的边支撑立杆(13),边支撑立杆(13)上端的U型顶托(22),竖直设置且距边支撑立杆(13)600mm的上段位螺纹杆的一型支撑立杆(14),设置在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18),设置在螺纹杆上的盘扣盘托盘(20)和内丝口盘扣盘(21),中部固定在边支撑立杆(13)上端的U型顶托(22)上、一端固定在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20)上、另一端通过斜支撑杆(11)固定在边支撑立杆(13)上的梁支撑主龙骨(10),两端分别设置在边支撑立杆(13)与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底位横拉杆(7)、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边支撑立杆(13)与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低位横拉杆(8)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梁支撑结构(1)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个边支撑立杆(13)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两个边支撑立杆(13)上的低位横拉杆(8)、设置在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低位横拉杆(8)、以及设置在两个螺纹杆的内丝口盘扣盘(21)上的高位横拉杆(9)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7)、低位横拉杆(8)和高位横拉杆(9)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2)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2)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18),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20)和内丝口盘扣盘(21),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中心位置且分别距离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600mm的二型支撑立杆(15),设置在二型支撑立杆(15)上端的U型顶托(22),中部固定在二型支撑立杆(15)上端的U型顶托(22)上、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20)上的梁支撑主龙骨(10),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与二型支撑立杆(15)之间的底位横拉杆(7),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与二型支撑立杆(15)之间的低位横拉杆(8)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2)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个二型支撑立杆(15)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两个二型支撑立杆(15)上的低位横拉杆(8)、设置在相邻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相邻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低位横拉杆(8)、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螺纹杆的内丝口盘扣盘(21)上的高位横拉杆(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7)、低位横拉杆(8)和高位横拉杆(9)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3)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3)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三型支撑立杆(16),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18),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的盘扣盘托盘(20),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螺纹杆的盘扣盘托盘(20)上的梁支撑主龙骨(10),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底位横拉杆(7),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低位横拉杆(8)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3)之间通过设置在相邻两个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底位横拉杆(7)和低位横拉杆(8)、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高位横拉杆(9)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7)、低位横拉杆(8)和高位横拉杆(9)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4)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4)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18),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20)...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梁支撑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体系、中间梁支撑模式三结构体系、卫生间/高低跨交界梁支撑结构体系、后浇带板支撑结构体系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结构体系;不同的所述结构体系之间通过若干根底位横拉杆(7)、若干根低位横拉杆(8)和若干根高位横拉杆(9)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支撑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7)、低位横拉杆(8)和高位横拉杆(9)依次连接的边梁支撑结构(1)组成;所述边梁支撑结构(1)由竖直设置的边支撑立杆(13),边支撑立杆(13)上端的u型顶托(22),竖直设置且距边支撑立杆(13)600mm的上段位螺纹杆的一型支撑立杆(14),设置在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18),设置在螺纹杆上的盘扣盘托盘(20)和内丝口盘扣盘(21),中部固定在边支撑立杆(13)上端的u型顶托(22)上、一端固定在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20)上、另一端通过斜支撑杆(11)固定在边支撑立杆(13)上的梁支撑主龙骨(10),两端分别设置在边支撑立杆(13)与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底位横拉杆(7)、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边支撑立杆(13)与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低位横拉杆(8)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边梁支撑结构(1)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个边支撑立杆(13)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两个边支撑立杆(13)上的低位横拉杆(8)、设置在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低位横拉杆(8)、以及设置在两个螺纹杆的内丝口盘扣盘(21)上的高位横拉杆(9)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7)、低位横拉杆(8)和高位横拉杆(9)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2)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2)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18),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20)和内丝口盘扣盘(21),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中心位置且分别距离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600mm的二型支撑立杆(15),设置在二型支撑立杆(15)上端的u型顶托(22),中部固定在二型支撑立杆(15)上端的u型顶托(22)上、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螺纹杆中部的盘扣盘托盘(20)上的梁支撑主龙骨(10),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与二型支撑立杆(15)之间的底位横拉杆(7),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一型支撑立杆(14)与二型支撑立杆(15)之间的低位横拉杆(8)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一结构(2)之间通过设置在两个二型支撑立杆(15)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两个二型支撑立杆(15)上的低位横拉杆(8)、设置在相邻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底位横拉杆(7)、设置在相邻两个一型支撑立杆(14)上的低位横拉杆(8)、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螺纹杆的内丝口盘扣盘(21)上的高位横拉杆(9)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体系由若干个并排设置并通过底位横拉杆(7)、低位横拉杆(8)和高位横拉杆(9)依次连接的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3)组成;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3)由竖直设置且间隔距离为1200mm且上段位螺纹杆的两根三型支撑立杆(16),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端的板顶头(18),分别设置在两根螺纹杆上的盘扣盘托盘(20),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螺纹杆的盘扣盘托盘(20)上的梁支撑主龙骨(10),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底位横拉杆(7),以及两端分别设置在两根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低位横拉杆(8)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中间梁支撑模式二结构(3)之间通过设置在相邻两个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底位横拉杆(7)和低位横拉杆(8)、以及设置在相邻两个三型支撑立杆(16)上的高位横拉杆(9)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早拆的多梁截面及板高低落差的梁板支撑体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志红肖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快易模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