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冷补锂结构和电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7311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冷补锂结构和电芯,属于新能源电池领域。该结构包括壳体和上盖,壳体设置有内腔和顶部开口,上盖盖设于顶部开口处,内腔中部设置有连接内腔底部和上盖的补锂换热通道,补锂换热通道包括沿长度方向并列间隔布置的液冷仓和补锂仓,补锂仓的侧壁上设置有补锂口,补锂口处设置有用于在受到设定压力后开启的液阻结构,壳体底部设置有与液冷仓连接的进水口,上盖上设置有与液冷仓连接的出水口,以及与补锂仓连接的加压口。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芯补锂方式的缺陷所带来的发热问题,在实现自动补锂的同时提高电芯的循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冷补锂结构和电芯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主流的储能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各类便携式电子器件及以及通信设备中。随着锂离子电池相关领域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爆炸式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相关技术中,针对负极材料不可逆容量高、首次充放电效率低造成的能量密度下降,人们提出使用预锂化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负极预锂化的原理是通过在负极添加额外的锂源补充负极材料在形成固态电解质膜时消耗的锂,当电池放电时锂源中的锂先失去锂离子向正极转移,保证负极上的锂碳化合物有一部分不发生发应,避免负极材料每一次放电都产生分子层的坍塌,从而提高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保证电池的长时间循环。

3、采用相关技术中的预锂主要包括使用锂铜复合带作为锂源与电芯的负极组装成原电池,经过长时间的高温静置使锂片上的锂逐渐和负极片反应。锂铜复合带与正负极片的堆叠设置也会造成卷芯芯包的体积增大,占用电芯内部空间,影响整体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同时整体体积的增大也增加多个电芯形成模组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上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结构(14)为橡胶件,所述橡胶件上开设有阻尼孔(1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结构(14)为氟橡胶、氯丁橡胶或者溴化丁基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结构(14)为防液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仓(13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补锂口(132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上盖(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结构(14)为橡胶件,所述橡胶件上开设有阻尼孔(1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结构(14)为氟橡胶、氯丁橡胶或者溴化丁基结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结构(14)为防液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锂仓(13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所述补锂口(132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直冷补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上间隔设置有正极柱(23)和负极柱(24),所述上盖(2)面向所述内腔(1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正极柱(23)和所述负极柱(24)连接的弹性过流体(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胜兵蒋远富董冰
申请(专利权)人:孝感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