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软煤层支护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1、三软煤层指煤矿开采中遇到的:特点为软的顶板岩层、软的主采煤层和软的煤层底板岩层。一般情况下,具有三软特征的煤矿煤层和顶底板均为软弱岩层。煤层裂隙发育,构造复杂,所以必须对煤层进行有效支护。
2、目前,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2020669939.8的专利,公开的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通过插槽、凹槽、弹簧、固定块以及豁口的设置解决了巷道支护结构整体搬运不够方便的问题。
3、针对上述专利的描述内容,申请人认为其虽然解决了相应的技术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在其他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具体如下:
4、上述专利其虽然通过将插杆插入到顶板的插槽内,固定块通过弹簧收缩后卡入到凹槽内,从而可对顶板和插杆进行拆装,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对顶板和插杆进行先拆后装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工作强度,且在搬运过程中由于组件较多,使得搬运费时费力,另外,对顶板的高度调节后不够稳定,容易发生自动下滑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的所述顶板(101)的底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腔插接有活动轴(204),且所述活动轴(20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板(205),所述转板(205)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第一盲孔,位于左侧的所述顶板(101)上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空腔(1001),且所述空腔(1001)的左侧开设有开口槽(1002),所述开口槽(1002)的内腔底部为敞口设置,所述空腔(100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右侧的所述顶板(101)的底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内腔插接有活动轴(204),且所述活动轴(20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板(205),所述转板(205)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第一盲孔,位于左侧的所述顶板(101)上靠近右侧处开设有空腔(1001),且所述空腔(1001)的左侧开设有开口槽(1002),所述开口槽(1002)的内腔底部为敞口设置,所述空腔(1001)的内腔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6),且所述第一弹簧(2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板(207),所述限位板(20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208),所述空腔(1001)的内腔底部开设有第二穿孔,且所述定位杆(208)的底端贯穿第二穿孔,并插接在第一盲孔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20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l形杆(209),且所述l形杆(209)的另一端贯穿开口槽(1002)的内腔,延伸至顶板(101)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推板(2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205)的后侧贴合设有限位柱(211),且所述限位柱(211)的顶端与左侧顶板(101)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3)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4),且所述底板(104)上开设有矩形开槽(1005)和安装孔(1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煤层巷道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包括两个竖杆(301),且两个所述竖杆(301)分别固定连接在升降板(105)的底部靠近左右两侧处,两个所述竖杆(301)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圆板(302),且所述圆板(30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筒体(103)的内腔左右两侧靠近顶部处均开设有第一滑槽,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活动连接在相邻的第一滑槽内腔,所述圆板(302)上圆心处贯穿设有螺纹套(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纪关伟,陈飞,陈文勇,李超,姜嘉政,樊利国,陈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寿阳段王集团友众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