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35719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40
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结构包括基底;待连接结构,位于基底上;互连结构,位于待连接结构的顶部,互连结构包括底部互连结构、以及位于底部互连结构上的顶部互连结构,沿垂直于互连结构侧壁的方向,顶部互连结构的宽度小于底部互连结构的宽度;介质层,位于互连结构侧部的基底上,并覆盖互连结构的侧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顶部互连结构和底部互连结构的交界处形成有台阶,该台阶对后续工艺制程中的溶液起到了阻挡作用,从而使得后续工艺制程中的溶液不易对待连接结构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产业的快速成长,半导体技术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持续地朝更小的工艺节点迈进,使得集成电路朝着体积更小、电路精密度更高、电路复杂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2、在集成电路发展过程中,通常功能密度(即每一芯片的内连线结构的数量)逐渐增加的同时,几何尺寸(即利用工艺步骤可以产生的最小元件尺寸)逐渐减小,这相应增加了集成电路制造的难度和复杂度。

3、在技术节点不断缩小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性能成了一种挑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以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包括:基底;待连接结构,位于所述基底上;互连结构,位于所述待连接结构的顶部,所述互连结构包括底部互连结构、以及位于所述底部互连结构上的顶部互连结构,沿垂直于所述互连结构侧壁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底顶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底部互连结构的高度大于1纳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底顶面的法线方向,所述顶部互连结构的高度大于1纳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互连结构侧壁的方向,所述顶部互连结构暴露的底部互连结构顶部的宽度范围为1纳米至10纳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连接结构包括:源漏互连层、金属互连层和器件栅极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互连结构包括源漏插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底顶面的法线方向,所述底部互连结构的高度大于1纳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基底顶面的法线方向,所述顶部互连结构的高度大于1纳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互连结构侧壁的方向,所述顶部互连结构暴露的底部互连结构顶部的宽度范围为1纳米至10纳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连接结构包括:源漏互连层、金属互连层和器件栅极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互连结构包括源漏插塞、通孔互连结构和栅极插塞中的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连接结构的材料包括括钴、镍、铝、铜、钌、铑、锇、钯、铱、铂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互连结构的材料包括钨、钴、镍、铝、铜、钌、铑、锇、钯、铱、铂、镍、铝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侧墙层,位于所述顶部互连结构的侧壁和介质层之间,并覆盖露出于所述顶部互连结构的所述底部互连结构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层的材料包括sio、sin、sic、sico、sicon、ti、tin、ta和tan中的一种或多种。

9.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介质层中形成凹槽的步骤包括:在所述介质层中形成初始凹槽,所述初始凹槽暴露待连接结构的顶部;在靠近所述初始凹槽的顶部位置处,形成覆盖所述初始凹槽的部分侧壁的侧墙层,形成有所述侧墙层的初始凹槽作为凹槽,且在所述凹槽中,所述侧墙层所在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宇薛晓凡柴杉杉
申请(专利权)人: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