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7015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旋流器及内置电解电极,旋流器主体结构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排渣口,内置电解电极由网状阳极及锥桶壳体阴极组成,旋流器出水口、网状阳极及阴极依次间隔同心布置,网状阳极与锥桶壳体阴极通过接线柱连接线缆并与电解电源正负极接通。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简单的进水动能驱动电极表面电解产物的多相分离,改善电极表面传质过程,促进电解产生的气膜及水垢从电极表面的及时分离,从而有助于降低电解脱除氨氮过程整体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化学氧化,具体涉及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1、火电机组中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应用广泛,当精处理混床再生过程会消耗高纯酸碱同时产生一定量的废水,导致给水中投加的氨在树脂离子交换作用时逐渐转移到混床中,致使再生废水中的氨氮含量较高,这是火电厂排水中氨氮的主要来源。针对精处理再生废水中氨氮脱除技术中,电化学氧化法具有反应快速、装备简单、操作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2、电化学氧化降解机理包括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前者污染物直接在电极表面发生电子转移被氧化分解,后者通过电解产生的强氧化性物种(如·oh、clo-)将污染物分解。相比直接氧化,间接氧化能够将污染物降解从电极表面至整个溶液体相,极大拓展了氧化处理作用范围。因此,电化学氧化法氨氮脱除主要以间接氧化为主,通过在含氯电解质中持续电解生成强氧化物种将氨氮进行分解去除。

3、然而,对于电解法脱除氨氮装置,往往面临着以下几方面问题;废水中氯根不足、氨氮浓度较低,容易导致电化学处理过程传质受限;电解过程中伴随的气体附着滞留在电极表面,导致界面电阻增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水口(4-1)、出水口(4-10)和排渣口(4-4)的旋流电解反应器(4),旋流电解反应器(4)包括阴极腔体(4-6)及其上部对接的绝缘壳体(4-5),阴极腔体(4-6)及其上部的绝缘壳体(4-5)两者的内部中心分别设置管网状阳极(4-3)和溢流筒体(4-8),溢流筒体(4-8)为导电材质且其下端与管网状阳极(4-3)导电对接;溢流筒体(4-8)顶部贯穿至上部的绝缘壳体(4-5)的顶部外且设置有阳极接线柱(4-9),阴极腔体(4-6)外表面设置有阴极接线柱(4-7),阳极接线柱(4-9)和阴极接线柱(4-7)分别通过导线与电解电源(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进水口(4-1)、出水口(4-10)和排渣口(4-4)的旋流电解反应器(4),旋流电解反应器(4)包括阴极腔体(4-6)及其上部对接的绝缘壳体(4-5),阴极腔体(4-6)及其上部的绝缘壳体(4-5)两者的内部中心分别设置管网状阳极(4-3)和溢流筒体(4-8),溢流筒体(4-8)为导电材质且其下端与管网状阳极(4-3)导电对接;溢流筒体(4-8)顶部贯穿至上部的绝缘壳体(4-5)的顶部外且设置有阳极接线柱(4-9),阴极腔体(4-6)外表面设置有阴极接线柱(4-7),阳极接线柱(4-9)和阴极接线柱(4-7)分别通过导线与电解电源(3)的正极和负极连接;其中,管网状阳极(4-3)的下端伸入至阴极腔体(4-6)的底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绝缘壳体(4-5)为圆柱筒体,其外侧壁面切向设置所述进水口(4-1),阴极腔体(4-6)为上大、下小的倒圆锥筒体;所述出水口(4-10)设置于溢流筒体(4-8)的顶部,排渣口(4-4)设置于阴极腔体(4-6)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腔体(4-6)下部还对接有绝缘壳体(4-5),所述排渣口(4-4)设置于该下部的绝缘壳体(4-5)的底部;所述进水口(4-1)、出水口(4-10)及排渣口(4-4)外部分别连接有进水阀门、出水阀门及排污阀门,所述进水口(4-1)和进水阀门之间设置电磁流量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旋流电解脱除氨氮装置,其特征在于,阴极腔体(4-6)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绝缘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鋆李佳男赵国萍黄光法施园谢诚哲陶怡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