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356710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7
一种婴儿车(1),具备:主体框架(10);背部支承体(32),相对于主体框架(10)能转动;以及斜躺单元(40)。斜躺单元(40)具有:一对带条(41),从背面侧支承背部支承体(32);固定件(42),位于背部支承体(32)的背面侧,供一对带条(41)插通;以及连结构件(46),将固定件(42)与背部支承体(32)连结。连结构件(46)相对于固定件(42)和背部支承体(32)中的至少一方能拆装,固定件(42)对一对带条(41)进行固定,并且允许一对带条(41)以从端部(41b)起至固定件(42)为止的长度变长的方式相对于固定件(42)相对地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婴儿车。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23年4月26日申请的日本技术注册申请第2023-001410号的优先权的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援引至本说明书中。


技术介绍

1、以往,已知一种婴儿车,具有:主体框架;背部支承体,相对于主体框架能转动;以及斜躺机构,限制背部支承体向背面侧的倾倒(例如,日本特开2021-130420号公报)。上述斜躺机构具有:一对斜躺构件,为细长的绳状或带状的构件;以及固定件,设有供斜躺构件以能移动的方式插通的贯通孔。一对斜躺构件的一端与主体框架连接。固定件设于背部支承体的背面侧。

2、在上述婴儿车中,能通过以从一对斜躺构件的各自的一端起至固定件为止的长度变长的方式(换言之,以从与一对斜躺构件的各自的一端为相反侧的另一端起至固定件为止的长度变短的方式)使斜躺构件相对于固定件移动,从而使背部支承体倾倒。另一方面,能通过以从一对斜躺构件的各自的一端起至固定件为止的长度变短的方式(换言之,以从一对斜躺构件的各自的一端起至固定件为止的长度变长的方式)使斜躺构件相对于固定件移动,从而使背部支承体立起。

3、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

4、如日本特开2021-130420号公报中记载的结构那样,为了使背部支承体立起,需要使一对斜躺构件相对于固定件相对地移动。为了执行这样的操作,例如,使用者需要在用一只手按压固定件而固定了固定件的位置的状态下,用另一只手进行拉拽一对斜躺构件的操作。即,在现有的结构中,在进行使背部支承体立起的操作时,使用者需要使用双手进行操作。

5、此外,使背部支承体相对于主体框架转动而改变背部支承体的倾斜角度的操作(即,切换使背部支承体立起的状态和使背部支承体放倒的状态的操作)由于被婴儿车的使用者比较频繁地进行,因此固定件会磨损或损伤,有时需要固定件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其能用一只手容易地进行使背部支承体立起的操作,并且能使用于使背部支承体转动的构件的更换容易化。

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3、本公开包括[1]~[4]的婴儿车。

4、[1]一种婴儿车,具备:主体框架,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的一对支柱;背部支承体,配置于所述一对支柱之间,相对于所述主体框架能转动;以及斜躺单元,与所述主体框架连结,所述斜躺单元具有:一对带条,其各自一端分别与一对支柱连结,从背面侧支承所述背部支承体;固定件,位于所述背部支承体的背面侧,供所述一对带条插通;以及连结构件,将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背部支承体连结,所述连结构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背部支承体中的至少一方能拆装,所述固定件对所述一对带条进行固定,并且允许所述一对带条以从与所述一端为相反侧的所述一对带条的另一端起至所述固定件为止的长度变长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相对地移动。

5、在上述[1]的婴儿车中,通过连结构件将固定件固定于背部支承体。因此,在婴儿车的使用者为了使背部支承体从背部支承体放倒的状态立起,而以从一对带条的另一端起至固定件为止的长度变长的方式拉拽一对带条时,即使对固定件作用了同样的拉拽的力,固定件的移动也受到连结构件的限制。即,即使使用者不特意用一只手固定固定件的位置,固定件的位置也通过连结构件维持在背部支承体的附近。由此,使用者只需进行用单手拉拽一对带条的操作,就能使一对带条相对于固定件相对地移动,使背部支承体立起。此外,连结构件相对于固定件和背部支承体中的至少一方能拆装。因此,假设在固定件发生不良状况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固定件从背部支承体拆下。如上所述,根据上述[1]的婴儿车,能用单手容易地进行使背部支承体立起的操作,并且能使用于使背部支承体转动的构件(固定件)的更换容易化。

6、[2]根据[1]的婴儿车,其中,在所述背部支承体立起的状态下,所述连结构件中的与所述背部支承体连接的端部配置于比所述一对带条在所述背部支承体的背面汇合的位置靠下方。

7、根据上述[2]的结构,在使用者为了使背部支承体立起而进行了向上方拉拽一对带条的操作的情况下,与将连结构件中的与背部支承体连接的端部配置于比一对带条在背部支承体的背面汇合的位置靠上方的位置的结构(以下称为“比较例”)相比,能充分地延长从一对带条的另一端起至固定件为止的长度。更具体而言,在比较例中,一对带条中的残留在固定件与背部支承体之间的部分的长度较长。为了拉尽这样的残留部分,使用者最终还是需要进行一边用一只手固定固定件的位置、一边用另一只手拉拽一对带条的操作。与此相对,根据上述[2]的结构,仅进行用单手向上方拉拽一对带条的操作,就能充分地缩短残留部分的长度,使背部支承体充分地立起。

8、[3]根据[1]或[2]的婴儿车,其中,所述连结构件具有挠性。

9、根据上述[3]的结构,能够防止由于连结构件像顶棍那样夹在背部支承体与固定件之间而妨碍背部支承体与固定件的接近。此外,也能防止没有挠性的连结构件如上所述地夹在背部支承体与固定件之间而从两侧被施加力,由此连结构件破损(例如折断)。

10、[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中,所述固定件具有:带扣,对所述一对带条进行固定,并且允许所述一对带条以从所述另一端起至所述固定件为止的长度变长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相对地移动;以及容器,具有供所述连结构件连结的连结部,并容纳所述带扣。

11、根据上述[4]的结构,通过容器和带扣的组合,能够构成具有上述功能的固定件。此外,通过在具有连结部的容器中容纳带扣,能利用未设有用于连结连结构件的结构的成品的带扣来构成固定件。此外,由于能通过容器来保护带扣,因此能抑制带扣的破损。

12、技术效果

1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其能用单手容易地进行使背部支承体立起的操作,并且能使用于使背部支承体转动的构件的更换容易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谷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康贝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