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体支撑梁,尤其涉及一种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车体枕梁结构为满足欧洲标准en12663中规定的轨道车辆载荷要求,其截面为连续和大断面结构,在空间上占用较大,在功能集成方面仅满足结构强度的设计要求。对于空间要求占用更小、载荷高、功能集成多、断面不连续的研发指标,特别是美国标准地铁车,目前,传统意义的枕梁已经不能满足技术要求,急需要技术一种全新结构,即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以适用于美国标准地铁车辆的集成指标要求。
2、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12447571u一种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它包括“几”字形支撑板、变截面承载梁、超薄双翼面支撑元件、纵向支撑梁、横向撞击板、横向防脱梁、贯穿组件、空气簧定位元件、排水隔板,支撑板位于变截面承载梁、超薄双翼面支撑元件的上部,上端与纵向支撑梁、横向撞击板、横向防脱梁连接,本技术属于一套完全自主研发的新结构,在国内轨道车辆中未设计有此种要求的支撑梁结构。本技术的这种支撑梁,可以在不连续的更小空间范围、更薄的区域、实现电气、车体、转向架等各项功能的集成、满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01)的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块(4)的一侧外表面,所述连接板(701)的外表面等距设置多个阻尼器(704),多个所述阻尼器(704)的输出端均设置推动板(7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尼器(704)的外表面分别套设有弹簧(703),所述推动板(705)的外表面与支撑板(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01)的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块(4)的一侧外表面,所述连接板(701)的外表面等距设置多个阻尼器(704),多个所述阻尼器(704)的输出端均设置推动板(7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尼器(704)的外表面分别套设有弹簧(703),所述推动板(705)的外表面与支撑板(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截面超薄车体支撑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7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702),所述支撑块(702)与支撑板(6)呈配套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