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控防干烧装置及电暖袋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5948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12-06 17:32
一种温控防干烧装置,包括加热件、温控器和电源组件,所述温控器包括探头和接线端,所述温控器通过热介质连接至所述加热件,且温控器的探头和热介质直接接触,所述加热件由电源组件进行供电,所述温控器通过检测热介质的温度以调节所述电源组件对所述加热件的供电状态。上述方案中温控器直接通过热介质连接至加热件,且温控器的探头和热介质直接接触,从而通过热介质直接将加热件或加热液的温度直接传递至温控器的探头,实现温度检测功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有效节约了空间,还增加了准确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暖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温控技术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控防干烧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暖袋是人们生活中用于取暖的常见产品。电暖袋的主要结构包括袋体、设置于袋体上的温控装置以及填充于袋体内的加热液。温控装置包括插座和电热件,当插座通电后,电热件对袋体内的加热液进行加热,以供用户取暖。

2、温控装置直接关系到电暖袋的加热功能和安全性能,因此一直是研发的重点。现有市面上常见的温控防干烧装置如公开号为“cn219743092u”的专利所示,相关结构包括绝缘壳体和安装于绝缘壳体内的发热体,发热体一体式连接有可以导热的金属架,金属架内有容纳槽且容纳槽内安装有温控器,温控器通过密封胶固定于容纳腔内,发热体的热量经金属架传递至包裹温控器的密封胶,再传导到温控器,实现温度检测。然而,在上述方案中发热体的热量经过金属架和密封胶才能传递至温控器,由于发热体和温控器的距离较长,热量需要经过多种不同材质,导致传导效率和准确性都降低了;同时,金属架的存在不仅侵占了较大的空间,导致整体尺寸较大,而且需要先在发热体上加工出金属架,才能将温控器安装至金属架内,加工难度大,装配步骤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温控防干烧装置,包括加热件(2)、温控器(3)和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3)包括探头(31)和接线端(32),所述温控器(3)通过热介质(5)连接至所述加热件(2),且温控器(3)的探头(31)和热介质(5)直接接触,所述加热件(2)由电源组件进行供电,所述温控器(3)通过检测热介质(5)的温度以调节所述电源组件对所述加热件(2)的供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防干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3)的探头(31)和接线端(32)均通过密封介质(6)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防干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介质(6)完全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防干烧装置,包括加热件(2)、温控器(3)和电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3)包括探头(31)和接线端(32),所述温控器(3)通过热介质(5)连接至所述加热件(2),且温控器(3)的探头(31)和热介质(5)直接接触,所述加热件(2)由电源组件进行供电,所述温控器(3)通过检测热介质(5)的温度以调节所述电源组件对所述加热件(2)的供电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防干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器(3)的探头(31)和接线端(32)均通过密封介质(6)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防干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介质(6)完全包裹所述温控器(3)并把温控器(3)固定在加热件(2)上,所述温控器(3)被密封介质(6)完全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温控防干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介质(6)和热介质(5)的材质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控防干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介质(6)和热介质(5)均为环氧树脂或聚氨酯树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德健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巧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