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丝机械,具体涉及一种上油装置。
技术介绍
1、在纤维丝束(例如聚酰亚胺长丝)的生产过程中,因不断摩擦而产生静电,需使用油剂以防止或消除静电积累,同时赋予纤维丝束以柔软、平滑等特性,使其顺利通过后道工序,该过程称为上油。
2、常规纤维上油方式采用油辊浸油或者喷雾喷油方式,采用油辊浸油的方式,纤维丝束经过油辊浸油后,上油率不可控;采用喷雾喷油方式,纤维丝束经过喷头后,表面上油也会出现上油率不可控的情况,影响上油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控制纤维丝束上油率、提高上油效果的上油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上油装置,所述上油装置包括:
3、承载架;
4、第一上油组件,包括第一油辊、第一油箱、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油辊和所述第一油箱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架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油箱位于所述第一油辊的下方,且具有一开口向上并对应所述第一油辊设置的第一油槽,所述第一油槽用于容置油剂,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油辊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油辊绕其轴线转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工作状态;以及,
5、第二上油组件,包括第二油辊、集油管、第二驱动件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油辊和所述集油管分别设于所述承载架上,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油辊与所述第一油辊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第一油辊的上方,形成一上油间隙,用以供一纤维丝束穿
6、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上下方向中两两在平面内垂直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二上油组件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其上端设于所述出油孔靠近所述第一油辊的一侧,其下端设于所述第二油辊的上方;
8、所述刮板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可调,以使得所述刮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油辊的上侧面的间距可调。
9、可选地,所述集油管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油辊的出油壁,所述出油壁上开设有所述出油孔和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出油孔的上侧,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
10、所述刮板与所述出油壁间隔设置,以与所述出油孔之间形成一出油间隙,以供所述集油管内的油剂经所述出油孔依次流至所述刮板和所述第二油辊上;
11、所述刮板通过至少一螺栓可选择地与多个所述螺纹孔中至少之一螺纹连接。
12、可选地,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设于所述承载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油辊的下方,所述第二油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具有一开口向上并对应所述第二油辊设置的第二油槽,用以容置自所述第二油辊的上侧面经所述第二油辊的两端流下的溶剂。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油槽的底壁开设有进油口;
14、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第三油箱和上油泵,所述第三油箱用于容置所述油剂,并通过所述上油泵与所述进油口、所述集油管管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三油箱内的油剂通过所述上油泵输送至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集油管内。
15、可选地,所述上油泵和所述第一油槽之间设有第一上油阀;和/或,
16、所述上油泵和所述集油管之间设有第二上油阀。
17、可选地,所述上油泵和所述第三油箱之间设有上油总阀。
18、可选地,所述第二油槽的底壁开设有回油口,所述第三油箱和所述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油槽内的油剂可流至所述第三油箱内。
19、可选地,所述第三油箱和所述回油口之间设有回油阀。
20、可选地,所述第三油箱内设有搅拌桨。
21、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纤维丝束沿其输送方向穿过所述第一油辊和所述第二油辊之间的上油间隙,所述第一油辊通过所述第一驱动件绕其轴线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其外周壁与所述第一油槽内的油剂相接触而上油,并将油剂通过其与所述纤维丝束的下侧面相接触而实现所述纤维丝束下侧面的上油,所述第二油辊通过所述第二驱动件绕其轴线转动,在转动过程中,其外周壁经所述集油管的出油孔向下流出的油剂而上油,并将该油剂通过其与所述纤维丝束的上侧面相接触而实现所述纤维丝束上侧面的上油;如此实现所述纤维丝束的双面上油,且在上油过程中,可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工作状态,进而控制所述第一油辊的转速,从而控制所述纤维丝束的下侧面的上油率,有可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工作状态,进而控制所述第二油辊的转速,从而控制所述纤维丝束的上侧面的上油率,由此提高所述纤维丝束的双面上油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油组件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其上端设于所述出油孔靠近所述第一油辊的一侧,其下端设于所述第二油辊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管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油辊的出油壁,所述出油壁上开设有所述出油孔和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出油孔的上侧,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设于所述承载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油辊的下方,所述第二油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具有一开口向上并对应所述第二油辊设置的第二油槽,用以容置自所述第二油辊的上侧面经所述第二油辊的两端流下的溶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的底壁开设有进油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泵和所述第一油槽之间设有第一上油阀;和/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油槽的底壁开设有回油口,所述第三油箱和所述回油口通过管道连接,以使得所述第二油槽内的油剂可流至所述第三油箱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箱和所述回油口之间设有回油阀。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箱内设有搅拌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装置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油组件还包括刮板,所述刮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且其上端设于所述出油孔靠近所述第一油辊的一侧,其下端设于所述第二油辊的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油管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油辊的出油壁,所述出油壁上开设有所述出油孔和多个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设于所述出油孔的上侧,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油装置还包括第二油箱,所述第二油箱设于所述承载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油辊的下方,所述第二油箱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具有一开口向上并对应所述第二油辊设置的第二油槽,用以容置自所述第二油辊的上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华,洪亮,陈斌,朱贵澎,王建刚,魏居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