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着定位杆及使用该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355932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黏着定位杆及使用该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其黏着定位杆,是于一杆体的外端缘设有黏性头;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包括:一基座设置有一下贴合平台;一上贴合平台设置于基座,位于下贴合平台的上方,借由贴合动力贴压于下贴合平台的顶面;一升降真空罩设置于基座,借由升降动力罩覆住该上、下贴合平台;一上黏板单元将数个黏着定位杆安装于升降真空罩内部,借由上伸缩动力让数个黏着定位杆同步两段伸缩于上贴合平台;一下黏板单元将数个黏着定位杆安装于基座内部,借由下伸缩动力让数个黏着定位杆同步两段伸缩于下贴合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将工件黏着定位极为简便的优点,具有在真空环境中提升贴合品质且设备成本低的功效。(*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黏着定位杆及使用该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
技术介绍
诸如液晶或触控面板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常必须将两板件利用黏胶贴合在一 起,而为了避免贴合胶于贴合制程中产生气泡,一般会于真空腔体内进行贴合制程;不过, 由于一般是以吸盘所产生的吸着力,将欲进行贴合制程的两板件相对吸着住,一旦真空腔 体内开始形成真空时,吸盘所产生的吸着力就会逐渐降低,板件的对位就可能有所偏移 (板件甚至可能脱落),造成不佳的贴合品质;再者,亦有利用静电吸附的方式吸着板件,其 吸着力虽不会因位于真空环境中而减弱,但却有设备成本甚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 供一种一种黏着定位杆及使用该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具有将工件黏着定位极为简 便的优点,且具有在真空环境中提升贴合品质且设备成本低的功效。本技术黏着定位杆是一种黏着定位杆,其特征在于,是于一杆体的外端缘设有黏性头。前述的黏着定位杆,其中杆体的内端相对于一固定座弹性伸缩。前述的黏着定位杆,其中固定座由固定于装设板两侧的第一固定体与第二固定体 所组成,该第一固定体形成具有顶掣部的容置室,另令该杆体相对该顶掣部形成有凸环部, 且于该顶掣部与凸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而该第二固定体形成有供该杆体穿伸的贯穿孔, 并借该第二固定体致使该凸环部仅能于该容置室内移位。前述的黏着定位杆,其中杆体可调整长度。前述的黏着定位杆,其中黏性头可借擦拭而恢复其黏性。本技术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是一种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设置有一下贴 合平台;一上贴合平台,设置于该基座,而位于该下贴合平台的上方,且借由贴合动力贴压 于该下贴合平台的顶面;一升降真空罩,设置于该基座,而借由升降动力罩覆住该上、下贴 合平台;一上黏板单元,将数个黏着定位杆安装于该升降真空罩内部,并借由上伸缩动力让 该数个黏着定位杆同步两段伸缩于该上贴合平台;一下黏板单元,将数个黏着定位杆安装 于该基座内部,并借由下伸缩动力让该数个黏着定位杆同步两段伸缩于该下贴合平台。前述的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其中黏着定位杆于一杆体的外端缘设有 黏性头,而该杆体的内端相对于一固定座弹性伸缩。前述的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其中固定座由固定于装设板两侧的第一 固定体与第二固定体所组成,该第一固定体形成具有顶掣部的容置室,另令该杆体相对该 顶掣部形成有凸环部,且于该顶掣部与凸环部之间设置有弹簧,而该第二固定体形成有供该杆体穿伸的贯穿孔,并借该第二固定体致使该凸环部仅能于该容置室内移位。前述的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其中杆体可调整长度,而该黏性头可借 擦拭而恢复其黏性。前述的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其中升降真空罩的升降动力为气压缸, 该上贴合平台的贴合动力为伺服马达与齿轮系统的组合,该上黏板单元的上伸缩动力与该 下黏板单元的下伸缩动力为伺服马达与螺杆系统的组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将工件黏着定位极为简便的优点,且具有在真空 环境中提升贴合品质且设备成本低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黏着定位杆的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黏着定位杆的结构剖视图。图3 图7是本技术真空贴合装置的结构暨操作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黏着定位杆21下贴合平台11杆体30上贴合平台12黏性头31贴合动力13固定座40升降真空罩131第一固定体41升降动力132第二固定体50上黏板单元133顶掣部51上伸缩动力134容置室60下黏板单元135单簧61下伸缩动力136贯穿孔70下板件14装设板80上板件20基座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黏着定位杆10是于一杆体11的外端缘 设有黏性头12,该黏性头12可借擦拭而恢复其黏性,而该杆体11的内端可相对于一固定座 13弹性伸缩,以产生缓冲力;然而,该固定座13由固定于装设板14两侧的第一固定体131 与第二固定体132所组成,该第一固定体131形成具有顶掣部133的容置室134,另令该杆 体11相对该顶掣部133形成有凸环部111,且于该顶掣部133与凸环部111之间设置有弹 簧135,而该第二固定体132形成有供该杆体11穿伸的贯穿孔136,并借该第二固定体132 致使该凸环部111仅能于该容置室134内移位;再者,该杆体11为可调整长度的伸缩杆型 态。接着,请再参阅图3 图7所示,本技术使用黏着定位杆的真空贴合装置,包 括有一基座20,设置有一下贴合平台21 ;—上贴合平台30,设置于该基座20,而位于该下贴合平台21的上方,且借由贴合 动力31贴压于该下贴合平台21的顶面,该贴合动力31的图示实施例为伺服马达与齿轮系 统的组合;一升降真空罩40,设置于该基座20,而借由升降动力41罩覆住该上、下贴合平台 30、21,且该升降动力41的图示实施例为气压缸;一上黏板单元50,将数个黏着定位杆10安装于该升降真空罩40内部,并借由上伸 缩动力51让该数个黏着定位杆10同步两段伸缩于该上贴合平台30,该上伸缩动力51的图 示实施例为伺服马达与螺杆系统的组合;一下黏板单元60,将数个黏着定位杆10安装于该基座20内部,并借由下伸缩动力 61让该数个黏着定位杆10同步两段伸缩于该下贴合平台21,该下伸缩动力61的图示实施 例为伺服马达与螺杆系统的组合。基于上述结构,将欲贴合在一起的两板件,先于外部进行涂胶与对位等工作(为 现有技术,不再赘述),然后移载至本技术的真空贴合装置内部;其操作过程,乃先借 该数个黏着定位杆10处于伸出状态的下黏板单元60,将下板件70黏着定位(如图3所 示),然后令该下黏板单元60的数个黏着定位杆10进行第一段回缩,而如图4所示,让下 板件70贴靠于该下贴合平台21 ;接着,再借该数个黏着定位杆10处于伸出状态的上黏板 单元50,将上板件80黏着定位(如图5所示),然后令该上黏板单元50的数个黏着定位杆 10进行第一段回缩,而如图6所示,让上板件80贴靠于该上贴合平台30。最后,如图7所示,该升降真空罩40下降并致使内部产生真空,再令该上贴合平台 30与上黏板单元50同步下降,而借由该上贴合平台30将上板件80与贴靠于该下贴合平台 21的下板件70贴合在一起;此后,令该上、下黏板单元50、60的数个黏着定位杆10进行第 二段回缩,而让该上、下黏板单元50、60的黏着定位杆10回缩至该上、下贴合平台30、21的 内部,即可令贴合后的板件脱离该上、下黏板单元50、60的黏着定位,以让完成贴合的板件 可被外部的移载装置取出。本技术借由黏着定位杆10将待贴合的板件黏着定位,当处于真空状态时,该 黏着定位杆10对板件的黏着力,并不会因真空的形成而降低(真空吸盘亦有此问题),故 上、下板件间的对位不会产生偏差,且设备成本低(若利用静电吸附的装置,则有设备成本 甚高的问题);是以,本技术提供一种极为简便的黏着定位方式,而可延伸应用于多种 领域,特别是具有在真空环境中提升贴合品质且设备成本低的功效。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黏着定位杆,其特征在于,是于一杆体的外端缘设有黏性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金
申请(专利权)人:金映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